本期嘉賓施耐德電氣中國區高級副總裁徐韶峰
“確保每一個人,在任何時間,在任何地方都能盡享能效之利。”施耐德電氣將這視為企業的使命。從上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施耐德電氣成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參與并受益于中國的巨變,從渤海之濱一家不足百人的小型合資工廠起步,將中國發展成為其全球第二大市場。
施耐德電氣中國區高級副總裁徐韶峰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面對一個更加開放、奮進的中國,施耐德電氣也將為構建全面開放的新格局而謀劃新篇。
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記者:這次施耐德電氣在進博會上將展出哪些重量級展品?
徐韶峰:這次施耐德電氣將以“賦能新城市,共享新時代”為主題,展示基于物聯網的ecostruxure平臺架構覆蓋工業、樓宇、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四大終端市場的數字化互動解決方案和進口明星產品,展現探索數字化變革創新成果。我們期望藉由這次機會,可以與參會嘉賓廣泛分享、深入交流,將施耐德電氣的產品和能力深入中國,并借助這一平臺提升施耐德電氣的世界影響力。
記者: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和見證者,能否分享一下與中國電力行業共成長的歷程?
徐韶峰:施耐德電氣有180多年的歷史,一直在經歷轉型,特別是在過去的30多年里,跟隨著中國改革的步伐在中國成長,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參與者。有幾個時間節點值得銘記,也寫入了我們在中國發展的歷史。
1979年,施耐德集團首次參與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在河南省平頂山地區參與高壓開關技術合作項目,建立中國第一條超高壓輸電線,為中國電網發展添磚加瓦。
1987年,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首家合資企業——天津梅蘭日蘭有限公司成立,施耐德電氣配電產品正式進入中國,開始為中國電力的發展持續注入能量。隨后,施耐德電氣先后為1990年亞運村、京廣中心、京城大廈等地標性建筑提供中壓配電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幫助保障了這些項目或建筑的供電可靠、穩定。
2006年,施耐德電氣與陜西寶光集團合作,幫助關鍵部件實現本土化生產。至此,施耐德電氣成為全球最大的真空斷路器供應商。
2016年,施耐德電氣推出ecostruxuretm grid,助力中國智能電網發展。我們希望通過支持、助力世界級一流配電網的建設,為行業發展貢獻己力,共同成長。
利用再生能源助力藍天保衛戰
記者:在助力電力企業轉型升級方面,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徐韶峰:現在電力企業普遍面臨著轉型升級,但這并非易事,轉型過程中涉及網絡的規劃設計和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還涉及非常復雜的法規和運營環境。施耐德電氣能源事業部希望憑借在配電領域的經驗和能力,基于ecostruxure grid,在數字化產品基礎上充分利用數據價值,幫助更多電力企業轉型。
舉例來說,在國內,我們為某城市提供了城區環網箱進行上新與改造。改造項目現場施工難度大,停電作業時間短,這都對合作方提出了高要求。同時,在完成改造后,后續測溫與局放的大數據分析等工作量龐大。通過緊密的合作、積極的響應,我們不但圓滿完成了任務,并且幫助該城市項目降本增效率、預防風險,為城市舉辦的盛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在國外,我們在推進城市智能電網及為電網建設方面,擁有很多典型案例值得分享,比如:我們為美國米爾福德市設計和建造先進微電網,通過我們的微網管理系統,在電網斷電運行時,為米爾福德市關鍵建筑,比如養老院、市政廳,提供彈性供電,減少市內建筑電力消耗。
記者:對未來中國市場有怎樣的期待?
徐韶峰:我們認為,電力能源領域的未來將會呈現“3d+e”的趨勢,e是電氣化(electric),例如煤改電、電動車,這些已經在發展;3d的第一個d是分散(decentralized),施耐德電氣一直在助力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第二個d是數字化(digitized);最后一個d是低碳化(decarbonized),這個趨勢還在發展。這些不僅僅是機遇,其中也有正在發生發展的。
來源:東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