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浙江舟山民營企業首獲原油倉儲牌,國內對原油進口和使用的管制有望進一步&ldquo松綁&rdquo。
8月18日,據業內自身分析師透露,在與國內一家具有原油進口貿易資質企業的高管溝通時得知,有關中國石化4.52+0.020.44%中國石油8.04+0.010.12%原油進口權進一步開放的方案已上報國務院審批中,如果快的話,明年就有可能出臺。
目前,原油進口分為國營和非國營貿易兩種。前者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化股份、珠海振戎以及中海油5家,進口無數量限制,后者有23家企業,&ldquo中字頭&rdquo企業占半數以上,每年商務部都要確定允許的進口量。
日前,國務院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的若干意見》,該文件第十一條指出&ldquo本著有利于結構優化、淘汰落后產能的原則,賦予符合質量、環保、安全及能耗等標準的原油加工企業原油進口及使用資質。&rdquo
&ldquo這是國家將開放原油進口權的一個明顯信號。&rdquo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說,&ldquo原油進口權開放也是大勢所趨。&rdquo
相關分析師稱,據上述高管透露,少數地煉企業將率先受益,初期對進口和使用原油的地煉肯定會設置一些資質條件的限制,這些條件將集中在規模、能耗等方面,符合條件的地煉數量不會太多。
按現行政策,對于200萬噸/年以下的煉廠屬于國家淘汰范圍。200萬噸/年的能力將是能夠使用進口原油的最小地煉門檻。
1999年,國務院出臺的&ldquo38號文件&rdquo規定,兩桶油系統外的企業若進口原油,必須持有兩大集團出具的&ldquo排產&rdquo(安排生產)證明,海關才放行,鐵路部門才安排運輸計劃。&ldquo下一步應該會出臺相關政策,38號文中的一些舊政策就自然作廢,未來配額最終會取消,原油進口將不再由幾家企業壟斷,&rdquo董秀成說道,&ldquo可能會增加非國營貿易企業數量,拿到配額后,不再要求交由兩桶油的煉廠,可能有更多煉油廠選擇,包括有資質的地煉。&rdquo
&ldquo開放符合油品市場改革大方向,進口渠道"多元化"可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能源危機,充分利用社會原油庫存與資金,輔助中國原油期貨的上市,壯大民營企業,實現優勝劣汰競爭,加速煉油技術及產品更新換代。&rdquo資訊分析師朱春凱說道。
來源:慧聰塑料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