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觀察:人工智能的民生應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不再是閉起門來的研究,而是拉近與人們的距離,實實在在影響著我們的認識觀念與生活方式。在廈門,人工智能已逐步應用在醫療衛生、交通、養老等民生領域,我市企業積極培育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和服務,創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這個愛心手環,是一個ai產品,只需要將手指貼合兩端,就可以讀取出使用者的心電圖,自動生成檢測報告,實現隨時隨地自主檢測。手環還具備預警功能,提醒有心臟問題的用戶及時就醫,減少心臟病突發的風險。別看手環構造簡單,背后卻有一個復雜的“大腦”——ai云平臺,平臺通過上傳海量的臨床心電圖診斷數據,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并進行快速記憶,最后以圖像識別的方式識別出各種心電圖疾病。
福建省康源圖像智能研究院院長 劉知青 普通的數據如果比如說只有百條、千條、萬條是不夠的,需要海量的數據,才能覆蓋方方面面疾病的種類。第二是如何獲得海量的計算資源來處理這個數據。
研發這個手環的康源圖像智能研究院,是廈門鷺燕醫藥旗下專門從事前沿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技術的研究機構。從2016年開始,研發團隊運用人工智能前沿技術,針對心電圖領域研發出了多個智能產品。研發團隊表示,心電圖是人體健康重要的指標之一,如果心電圖檢測能夠從醫院走入大眾,也符合人工智能造福于民的目的。
鷺燕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趙仲明:我們希望通過人工智能來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一個是惠及民生,第二個是彎道超車。
智慧康源(廈門)科技有限公司總經辦經理 吳朝陽:我們下一步希望在人工智能方面做出努力,也希望廈門在大數據方面給我們更大的支持。
【新聞觀察:人工智能的民生應用】
人工智能由最初的一種概念發展到現在,逐步實現了落地,與我們的生活開始緊密相連。怎么解讀這樣的變化?
我認為,這樣的變化是非常積極正面的。這說明,人工智能的發展完全符合整個時代發展的潮流,而不再是空中樓閣。
在當下創新創業熱潮之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初創企業更多地應用了大數據,把人口智能技術融入了我們生活的很多場景。這種基礎性的應用理念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曾經聽過甚至見過許多新技術、黑科技的不可思議,但最后好像有很多東西慢慢不見了。所以,我們更應該看到,新技術的生命力不完全在于它如何魔幻,如何不可想象,更在于它能否落地,能否進入我們的生活場景,乃至改變我們的生活場景。我覺得,剛才看到的人工智能應用放在了大家目前最關注的健康領域,這就非常符合老齡化背景下普通人的健康需求。這樣的應用邏輯,也讓我們能看到人工智能發展的美好的前景。
再一點,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民生領域的廣泛應用,那么將來我們都要進入到這樣的場景之中。所以,我們現在每個人都應該要積極學習和適應人工智能帶來的變化,才不至于被時代所拉下。其實基于大數據的人口智能技術肯定會帶給我們很多生活上的便利,并不需要很復雜的學習。但我們得保持適應變化的心態,積極地去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應用。同時也要不斷提升新場景之下的個人安全意識。
這個安全意識也是我一個格外關注的方面。任何新技術的應用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帶來安全風險,就像劍的兩面。那么現在大數據的安全和人工智能廣泛應用后個人隱私的安全一定是必須攻克解決的重要課題。我注意到不少網絡詐騙正是利用很多人疏于防范,警惕性不夠的弱點。因此,在人工智能技術不斷進入我們日常生活場景之后,一定要重視這方面的安全防護。在安全監管不斷提升水平的同時,更重要的還是要靠我們每個人在日常不僅建立防范意識,更應該學會防范知識。
(新媒體編輯:陳嵐)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