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火拼人腦,4大關鍵詞助你思考人工智能風險
2018-11-02 17:48來源:清博大數據//
原標題:ai火拼人腦,4大關鍵詞助你思考人工智能風險
2016年3月9日~15日,李世石1:4負于alphago;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4日,alphago化名master在兩大對弈網站橫掃中日韓高手,獲60連勝;2017年5月23日~27日,alphago 3:0完勝柯潔……
在數場棋逢對手的人機對弈之中,最強大腦屢次遺憾落敗,而圍棋人工智能程序卻以深度學習和自我練習的強勢能量令人直呼勢不可擋。甚至是同為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升級版alphago zero仍以100:0的戰績強勢“懟贏”舊版alphago。
而跨平臺領域中,微軟于中國市場推出的機器人小冰則是令人喜聞樂見的eq派人工智能代表。在情感計算框架上,小冰通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綜合運用身兼數職,她不僅是網易常駐歌手,還是詩人、故事大王及情感咨詢“磚”家等。
在實際應用中,ai技術同樣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我國自主研發腫瘤智能診療系統;美團無人配送解決物流業“最后一公里”;日本機器人酒店推出“無人酒吧”;英國使用ai辨別詐欺社會福利事件;ai技術開始用來招聘面試;首幅ai畫作甚至拍出43萬美元天價……
然而,歷來在新技術強勢崛起之時,公眾的種種擔憂亦會紛至沓來。據清博輿情系統顯示,微博輿論場中,除了情緒占比較大的正面贊譽以外,網民對人工智能的負面質疑同樣值得關注。
關鍵詞之一:失業率
由于ai技術能有效節約人力成本,因而對工作將被機器人所取代的擔憂也應運而生。在ted演講中,李開復探討了《人工智能如何拯救人類》,他預測道:未來15年內,流水線上的工作會被代替。
有網民補充表示,新技術不僅取代了某些工作崗位,還會使整個行業發生顛覆性的變化。自動駕駛技術正在代替“司機”,無人零售店正在代替售貨員,就連律師這一普遍意義上的高端職業也面臨被大數據服務取代的風險。
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從歷史發展規律來看,新技術的出現雖然會讓一些工作消失,但也會創造出更多“操作ai”的職業。例如,相關工程師及程序員等。
關鍵詞之二:隱私、網絡安全
在享受著ai為受眾提供智能福利時,個人隱私及網絡安全問題備受全球關注,利害關系正悄然生變。而如何達成一種共同認可的隱私保護協議,同樣引發熱議。
10月24日,蘋果公司ceo庫克在演講中表示,為了提升ai而收集個人資料,并不是提升效率,而是偷懶。因為人工智能要尊重人類的價值觀,包括保護個人隱私。
由ai個人助理收集的關于消費者喜好的數據,可能是影響其提供建議的一個主要因素。對此,有網民提出個人助理之所以功能強大,是因為隱私正被侵犯。誰將有機會獲取這些信息、它們將被用于何處、如何限制使用權限等問題引人爭議。
也有觀點認為,隱私泄露令“智能推薦”的同質性趨高,這將束縛用戶視野。他們強調,但也不能因噎廢食,安防和隱私保護需合理協調,立法、部門規范和監督安防技術的應用或將使“智能”更為安全。
關鍵詞之三:財富集中
迎來“深度學習”這項重大技術突破以后,有學者提出人工智能面臨的另一個威脅是財富分配不均,且“贏家通吃”,進而或將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
全球范圍內,人工智能企業與相關領域中普通企業的知識鴻溝不斷拉大,而巨頭大廠有可能進一步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自己累積財富。這也將進一步提高資本回報率,擴大精英與普通公民的生產能力與財富差距。
一種觀點表示,新技術在資本領域的影響不僅在于提高生產率,而且還能產生新的商業模式。這些新的模式甚至會主導整個行業,抑制競爭。比如一家公司如果在一個或幾個區域控制著大型車隊,那么就掌控了整個地區的運輸業。
持相同觀點的輿論預測,絕大部分的人在時代的潮流與轉變中會不斷落后掉隊,未來中產階級越來越少,要么精英,要么普羅大眾,而如何幸存則亟待思考。
關鍵詞之四:算法偏見
人工智能算法幾乎都來自于發達國家和少量發展中國家,會反映出開發人員的個人偏見,因而無法充分地考慮全球所有國家的具體情況及文化背景,這也成為ai技術中值得警惕的潛在風險之一。
譬如,語音識別系統在識別特定口音時準確性降低就屬于較為常見,但并非具有重大危害的實例。但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是會受到種族、性別或其它偏見的交互影響。
為此,大型科技公司正在競相出售可通過云端訪問的現成機器學習技術。例如,構建某種工具來自動識別各種不同ai算法中的偏差,將自動識別滲入機器中學習可以幫助企業利用人工智能,而不會無意歧視某些人。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