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1月2日訊 “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這么甜蜜的情話其實并不是出自情侶之口,而是一個可以時刻陪伴在你身邊的“人工智能”。11月2日,在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人工智能論壇上,語音識別及深度學習領域專家俞棟博士用別開生面的方式,讓現場觀眾與人工智能“談了一場戀愛”。
據了解目前人工智能已經廣泛應用到了我們的生活場景中,它不僅可以幫我們找到走失的親人,甚至還可以實時監測我們的身體病灶進行及時診斷。
論壇現場
人工智能在福建幫走失孩子找到了681個親人
提起人工智能,很多人并不陌生,大名鼎鼎的alphago一連擊敗數位圍棋高手的事情,相信您一定聽說過。但是,人工智能是什么?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學家給出的解釋往往有些深奧,舉例子說說也許更直接。
2017年6月,在河南平頂山的一個救助站里,一名叫作鞏樂樂的孩子,通過人工智能對其照片的比對,在走失3年以后,順利找到了自己的親人。這不是孤例,騰訊副總裁姚星介紹,通過人工智能識別技術,可以推算出走失孩子在五年、十年后的樣子,以此進行比對,截至今年5月,應用這一技術的福建省公安廳“牽掛你”防走失平臺已經成功找到了681人。
醫療專家姚建華博士介紹了另一個例子。他說,結腸直腸癌是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正在逐年提高。早期診斷治療,患者5年的生存率可達到90%。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醫生實時檢測病灶,及時進行診斷。
現場展示的機器人產品
人工智能無法像人類那樣“舉一反三”
大會現場,姚星表示,近兩年來,人工智能高速發展,有很多應用落地,特別是在語音識別和圖像處理領域,誕生了一批創新型公司和項目。但是,現在的人工智能發展還處于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跟人類智慧相比,人工智能在創造力方面明顯不足,它不會像人類一樣,像藝術家一樣去創造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作品;也不可能像人類一樣,會舉一反三,更不會像人類一樣能夠歸納出牛頓引力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等。
未來,人工智能將會如何發展,科學家在探索的同時也有自己觀點。
專家:未來人工智能會像人,但不會代替人類
被稱為“人工智能女王”的賈斯汀卡塞爾是世界人機交互領域的頂級專家,在本次大會上,她表示,未來更高級的人工智能會是個性化的人工智能,就像真正的人一樣,有自己的行動和反應,同時有無限搜索能力,無限的知識、思想模式和運作規律。
不用擔心人工智能會代替人類,“人工智能不是技術,它是一種范式,是一種制造可以完成人類所有行為的機器方法。”賈斯汀卡塞爾認為,要把人的社交意識和社會屬性納入到“機器人”中,才能給人們帶來更多新的可能。
交匯點見習記者 胡安靜
標簽:人工智能;機器人;孩子
責編:苗津偉 崔欣
來源: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