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是保護環境的基礎工作,是環境管理的“頂梁柱”。
沿濱河路往錦凌水庫方向走,路邊新建的一座黃房子特別顯眼,懸掛于大門上方藍底白字的“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牌顯示出這座房子的非同一般——這是監測小凌河水質“生命線”的水質自動監測站。
這座水質自動監測站具體位于小凌河干流河夾信子斷面,距離上游錦凌水庫3700米,據下游錦州市區米,由國家和地方共同建設。自動站配置設備區、實驗區和生活區,總面積100平方米,可對斷面水溫、溶解氧、ph值、濁度、電導率、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氮、總磷共9項監測指標進行實時自動監測,及時掌握斷面水質狀況,把握水質變化規律,對更好地開展區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按照國家要求和錦州市部署,該站于今年4月起開工建設,在短短4個月時間內,完成了招標、土建、配電、設備安裝、數據聯網等一系列工作,于7月10日正式竣工,目前進入試運行階段。為貫徹落實《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和《國家生態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實施方案》,確保地表水自動監測數據質量,近日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組織技術人員,與第三方機構共同開展河夾信子站的數據比對工作,數據比對采用自動監測與手工監測同時同點比對方式進行,即自動監測與手工監測同時在水站采水口采集水樣,自動監測系統采集的水樣經自動監測儀器分析測試得到自動監測數據,手工采集的水樣通過現場測試和實驗室分析得到手工監測數據,進而對兩種監測結果在水質評價方面的差異性進行分析。
據悉,我市今年新建5座水質自動監測站,其余4座分別位于錦州女兒河入河口斷面、義縣大凌河王家溝斷面、義縣大凌河張家堡斷面、黑山龐家河柳家橋斷面,現已全部完成建設。加之此前省建兩座水站,全市共有7座。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對7座水站全面開展數據比對工作,確保年底前全部交由國家生態環境保護部統一運維,實現“國家考核、國家監測、數據共享”。
來源:阿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