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美國制造業貿易逆差從上年同期的2270億美元縮小至2250億美元,且制造業連續兩個月實現增長。有分析認為,美國制造業正逐步恢復競爭力。
美國制造業生產力與創新聯盟(mapi)經濟學家和貿易專家布萊格表示,雖然逆差僅縮小20億美元,但這至少表示,制造業已經企穩,多年以來逆差不斷膨脹的局面已經扭轉。
波士頓咨詢公司認為,美國制造業將東山再起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頁巖氣開采熱潮導致美國的天然氣和電力價格下降,二是國內薪資水平持穩。波士頓咨詢公司報告稱,美國正逐步成為發達經濟體中制造業成本最低的國家之一。該公司還表示,制造業崗位正從中國回流到美國,預計到2020年,美國將新增250萬至500萬個與制造業有關的就業崗位,使失業率降低2到3個百分點。美國目前的失業率為7.4%。
目前,美國有約1200萬人直接受雇于制造企業,這一數字低于20年前近1700萬人的水平。在美國十大制造業大州中,印第安納州、俄勒岡州、路易斯安那州排名前三,其制造業的gdp貢獻率都超過20%。
奧巴馬在第二個任期內把振興制造業作為首要任務,大型企業正致力于展示其創造制造業就業機會的努力。卡特彼勒和通用電氣等大型公司近幾年已將一些生產環節轉回美國。普利司通輪胎等公司擴大了在美國的產能以便為美國客戶提供服務。
也有媒體提醒稱,美國的制造企業依然面臨巨大障礙。比如,很多企業無法找到合格的技術工人來操作和修理復雜的電腦控制機械。對于大型跨國企業而言,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國家依然十分有吸引力。
來源:中國路面機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