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記者 黃順 通訊員 宋卓遠
深圳是世界知名的“無人機之都”,全國八成無人機企業集聚深圳。最高峰時,全市每天有1架次無人機起飛。如何進行有序管理,是深圳警方面臨的難題之一。此外,市公安局各部門擁有近200架無人機,但民警當中持證飛手寥寥無幾,有些設備沒有得到充分使用。如何讓無人機更好地應用于警務實戰,這是警方面臨的難題之二。
深圳市公安局無人機應用與管控攻堅團隊在今年3月應運而生,旨在解決上述兩個難題。本周,正值深圳警方首屆無人機比武大賽舉行,記者對攻堅團隊民警進行了專訪。
190位民警成為持證“飛手”
在深圳民警缺口數量較大的情況下,必須向科技要警力,將無人機應用于警務實戰是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然而,在今年10月以前,整個深圳市公安局僅有42名持證無人機飛手。面對當時全局所擁有的175臺無人機,專業飛手實在不夠。在無人機攻堅團隊成立后,團隊首先做的,就是大力開展培訓工作,增加持有公安部警用無人機飛行證的專業飛手數量。
經過數月的艱苦培訓,10月15日,190位深圳民警順利通過公安部考核,成為警用無人機持證飛手。這一數量,在全國市級公安機關當中,排名第一。
比武科目均面向實戰應用
有了飛手,接下來就要應用于實戰。為了選拔出更尖端的實用型人才,深圳警方于10月底至11月初舉辦市公安局首屆無人機比武大賽。
據無人機攻堅團隊民警張致祥介紹,此次比武主要考核三個項目。科目一是“快速起降”,模擬在狹窄區域內進行無人機起降。場地呈直徑約5米的圓形,由5個直徑1米的圓形起降墊、3個高1.2米寬1米的阻攔網、2個高1.5米寬1米的穿越架組成。計時開始后,參賽隊員將從起飛點啟動無人機后依次飛越3個阻攔網、穿過2個穿越架,期間在每個起降墊起降一次,主要考核飛手在復雜環境快速起降無人機的基本技能。
科目二是“隱蔽勘察”,模擬對偵察目標人員可能出現的位置區域進行勘察。參賽隊員使用無人機按照指定坐標點進行連續飛行,在目標區域上方進行連續拍攝。為了避免因無人機飛行而產生的噪音被目標人員發現,故飛行高度要求在100米至150米之間。飛行團隊以模擬偵查目標區域為中心,進行平面測繪,并在合成圖片中標記偵查目標區域所有通道、入口,為實施抓捕等工作提供可靠參考。
科目三是“航拍及人臉識別”,模擬對一些大型活動安保現場的參加者進行拍攝,通過警方的“深云平臺”進行人臉識別比對,及時發現可能混在人群中的違法犯罪嫌疑人。“所有的比武科目,都是從實戰角度出發。”張致祥介紹。
開展“無人機自動巡邏”試點
市公安局無人機攻堅團隊民警艾蕾蕾告訴記者,團隊目前正在攻堅的項目是“無人機自動巡邏”試點,使用地面站模式操控無人機,對路面交通、治安重點路段進行巡查。
也就是說,民警只需要面對電腦發出指令,便能讓指定無人機集群升空,負責不同的巡段,實時傳回視頻畫面。這不僅將節省大量警力,“看到”巡邏民警肉眼看不到的角度;甚至能替代很大一部分傳統直升飛機巡邏的功能。
來源:晶報數字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