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打造了一架超大號無人機,而且是太陽能的!
近日,由航空工業一飛院設計研發的20米翼展“啟明星”太陽能無人機大尺寸技術驗證機完成首飛,這是繼該機10米翼展技術驗證機完成長航時試飛驗證之后的又一突破。
“啟明星”太陽能無人機
20米翼展技術驗證機,具有20000米以上巡航高度和連續留空飛行能力,全機采用復合材料結構,利用太陽能作為動力,可進行超長航時全天候飛行,在環境監測、局部通信、海事活動等領域有著非常巨大的市場前景。
作為進軍長航時無人機領域的重點項目,“啟明星”依托航空工業在大型飛機設計領域的雄厚基礎和優勢資源,早在2016年就成功研制了10米翼展技術驗證機,通過近兩年對高效氣動布局、輕質結構和能源綜合管理系統等關鍵技術的深化驗證,以及自主飛行、全系統驗證試飛、長航時試飛等試飛科目持續開展,于2018年9月實現了長航時連續飛行。
太陽能無人機≠無人機+太陽能電池板
太陽能無人機是以太陽輻射為能源,結合蓄電池,實現高空長航時飛行的飛行器。在白天,太陽輻射通過太陽能電池板轉換為電能,一部分用于飛行,一部分儲存在蓄電池中;在夜間,通過蓄電池釋放的電能繼續驅動飛機飛行,依次往復,就能實現不間斷的飛行。
雖說,太陽能無人機上所使用到的太陽能電池板,原理上與日常民用的普通太陽能電池板一樣。
但這并不意味著,太陽能無人機的研發會難度小了些,并非是簡單的“無人機”+“太陽能電池板”。
因為要滿足更高的轉換效率、曲面鋪設、超輕密度、跨高低溫工況等特殊需求,太陽能無人機上的太陽能電池板要有著更高的性能要求,從設計、制造、維護多方面都需要攻克一系列新的工程技術問題。包括說,太陽能無人機上的蓄電池也同樣如此,要能量密度更高、環境要求更高、可靠性要求更高,這同樣都需要科研人員進行大量的技術攻關。
太陽能無人機的總體設計還要解決:布局形式、太陽能電池板鋪設、蓄電池布置、電機和螺旋槳的推進效率、任務載荷、如何減小飛行阻力、如何更平穩飛行以及航跡規劃等方面的一個又一個技術新挑戰。不僅如此,太陽能無人機的結構設計要很輕又要很結實,那么,在制造環節上如何制造出如此大尺寸的復合材料機體?
▲今年7月完成總裝的“啟明星”太陽能無人機
“啟明星”的超輕結構正是關鍵技術之一。航空工業一飛院在超輕結構設計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滿足了幾乎不可能實現的重量指標。比如超輕機翼結構,翼展20米,弦長1.1米,與機身、短艙、起落架都有重要連接接頭,但總重量僅18.9千克,一個成年人就可以輕松舉起一副20米的機翼。
馭光飛行
大尺度、高裝載、長航時
太陽能無人機
▲“啟明星”太陽能無人機10米翼展技術驗證機試飛
通過大尺寸(20米翼展)技術驗證機的研制和首飛,開展大量的地面試驗和風洞試驗,設計制造不同尺寸的縮比驗證機對設計及試驗結果進行驗證,進一步掌握了大型太陽能無人機的設計、制造、試驗和飛行驗證關鍵技術,建立了科學完備的設計、計算和試驗方法,獲得大量的工程設計經驗和飛行數據,為后續大型全尺寸太陽能無人機研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中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