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改革和開放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自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初始,大眾汽車集團四十年來一直與中國汽車工業共同成長,并不斷致力成為中國社會的值得信賴的伙伴。大眾汽車集團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與中國汽車工業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春風初起 攜手開拓
1978 年,當中國轎車工業發展剛剛提上日程時,大眾汽車集團就開始了與中國的接觸,并成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國際汽車制造商之一,開啟了集團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篇章。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大眾汽車集團與合資企業伙伴攜手合作、不斷探索,為中國汽車行業的起步貢獻了一份重要的力量。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汽車制造商之一,改革開放政策為大眾汽車集團進入中國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大眾汽車積極與中國政府及企業進行溝通和交流,以開放、坦誠的態度共同探索經濟合作與業務開展的可能性。 在探索合作的過程中,大眾汽車與合作伙伴攜手同心,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成果,并為中國的經濟、法律制度(合資法、專利法等)和工業發展作出貢獻。
中德雙方共同確認了相關產品與生產線的引進事項。1981 年 1 月,大眾汽 車集團代表團一行 7 人分赴北京和上海洽談合資項目,并向中方推薦了兩款 中級車型:一款是 1978 年投產的奧迪 80,另一款是 1981 年 9 月即將出廠 的大眾桑塔納。中方專家們在綜合考慮了外飾及性能后,更傾向于選擇樸實 大方、性能優越的桑塔納車型。1982 年 3 月,中方代表團再次來到大眾汽 車集團總部進行會談,期間敲定了進口桑塔納配件,并在上海進行組裝的方案。
在進入中國的同時,大眾汽車集團還把許多國際知名的配套供應商帶到中國, 逐步建立完整的供應商體系,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1983 年 4 月,在中國生產的第一輛大眾汽車——桑塔納轎車在上海組裝成 功,從此“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廣告語家喻戶曉;1984 年 10 月 10 日,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合資協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1985 年 3 月 21 日,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中國的社會與經濟發展在 80 年代后期遇到一些風波,許多外資企業選擇退 出中國。面對緊張的環境與形勢,大眾汽車集團選擇堅定不移地與中國攜手 合作,并對中國的長期發展持有充分積極的展望,為合資雙方的良好關系以 及持續的成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1年2月6日,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當時中國最大的汽車合資企業由此誕生。同年12月,在中國生產的第一輛捷達轎車在長春組裝下 線,推出后暢銷多年,幫助無數中國消費者第一次圓了“轎車夢”。
經濟騰飛 共同成長
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后,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中國汽車行業也進入了發展的 快車道。大眾汽車集團與合資企業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堅持嚴格的質量標準, 并通過人才培養體系、國產化、技術引進等一系列措施,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同發展。
大眾汽車集團不斷通過國產化共同體等方式,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推進在中國的本土化以及提高國產化率。與兩家合資企業一同,大眾汽車集團不斷推出國產的大眾汽車車型。奧迪品牌的國產化也填補了國內 高端轎車的市場空白,讓消費者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
1992 年,大眾汽車集團與上汽大眾聯合開發桑塔納 2000 的工程正式啟動。
1995 年12月,一汽-大眾與奧迪簽署《技術轉讓協議》,開始生產奧迪車型。
1996年桑塔納的國產化率已達到了90%以上。
1999 年9月,奧迪 a6 在一汽-大眾總裝車間下線。
在國產化共同體的推進下,大眾汽車集團不斷將先進的技術以及管理體系引 進中國,與上下游配套企業共同提升,促進了中國汽車工業技術的快速發展。 國產化共同體也成為了國內汽車配套企業的質量與技術的標桿。
1995年12月,一汽-大眾與奧迪簽署《技術轉讓協議》,開始生產奧迪車型。
1999 年 11 月,上汽大眾汽車技術中心擴建落成。
大眾汽車集團兩家合資企業先后成立銷售公司,建立起現代意義的經銷商網絡,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周到的服務。
1997 年 5 月,一汽-大眾銷售責任有限公司成立。
2000 年 10 月,上汽大眾銷售責任有限公司成立。
厚積薄發 領先市場
進入新世紀,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大眾汽車集團也向中 國市場引進更多先進技術和創新車型,加大研發投入,并不斷布局區域市場。憑 借著優秀的產品品質,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開始厚積薄發,領先于其他汽車制造商。
大眾汽車品牌朗逸、寶來以及斯柯達品牌等國產車型陸續上市,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2001年8月,一汽-大眾寶來轎車開始量產。
2001年12月,上汽大眾第一輛 polo 轎車下線。
2005 年 9 月,一汽-大眾奧迪 a4 下線。
2006 年 4 月,一汽-大眾速騰上市。
2006 年 9 月,上汽大眾正式引入斯柯達品牌。
2007 年 7 月,一汽-大眾開始在成都生產捷達轎車。
2008 年 8 月,一汽-大眾新寶來下線。
2008 年 12 月,一汽-大眾全新奧迪 a4l 下線。
通過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和技術的升級換代,大眾汽車集團大幅降 低了全系車型的油耗與排放,為用戶創造了更多價值,同時兼顧對于環境的保護。
2007 年 3 月,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啟動“動力總成戰略”——到 2010 年, 將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所生產的全系列車型的油耗和排放降低 20%;同時, 大眾一汽發動機(大連)有限公司投產。
作為 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官方汽車合作伙伴,大眾汽車集團攜手上汽大眾、 一汽-大眾啟動了“奧運戰略”,并向組委會提供了 0 多輛專用車輛和各 項服務,為奧運火炬接力以及整個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作出了貢獻 - 大眾汽車集團推出了動力總成戰略、綠色車隊及車隊人性化改造,將“節 能、安全、環保”的目標與北京奧運所倡導的“綠色奧運、科技奧運、 人文奧運”的理念完美結合。
2005 年 10 月,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推出了“奧林匹克計劃”,以加 強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合資企業及其產品的競爭力。通過優化和改進, 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的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 30%。“奧林匹克計劃”所 提出的到 2008 年降低成本 40%的目標,已在 2007 年達到了降低至 30%的水平;原定于 2008 年實現的將國產化率提高至 80%、產能利用率提 高至 90%的目標也已經在 2007 年提前實現。
根植中國 持續發展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不斷發展,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也駛上了快車道。集團 旗下 12 個汽車品牌全部在中國開展業務,投放的車型數量也不斷增加,汽車銷 量增長持續超過整體市場。同時,集團不斷推進本土化進程,在全國各地建立工 廠及生產基地。
大眾汽車集團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入,加強生產基地建設和產能提升,滿足 消費者需求。集團在成都、儀征、烏魯木齊、佛山、寧波、長沙、天津、青 島等地新工廠陸續開工建設、投入生產。
2010 年 5 月,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大連)有限公司投產。
2010 年 6 月,一汽-大眾廣東項目在佛山簽約。
2010 年 7 月,上汽大眾江蘇儀征項目簽約。
2017 年 7 月,儀征工廠建成投產。
2011 年 7 月,一汽-大眾成都工廠三期工程開工、ea211 發動機項目奠基。
2011 年 12 月,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成立。
2012 年 1 月,上汽大眾浙江寧波項目簽約。
2012 年 8 月,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奠基。
2013 年 8 月,新疆烏魯木齊工廠建成投產,實現新疆地區乘用車生產零的突破 。2013 年 5 月,一汽-大眾長春 ea211 發動機項目奠基。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加強包括 tsi 以及 dsg 在內的先進技術的引入與研發,為中國消費者提供領先的產品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不斷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一系列根植中國、持續 發展的戰略。
2009 年 2 月,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啟動“2018 戰略”。
2009 年 11 月,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啟動“南方 戰略”。
大眾汽車集團進一步建設人才培養體系,打造最佳雇主品牌,推動人力資源 發展與教育,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 2011 年 3 月,大眾汽車在中國的首家培訓學院“大眾汽車學院”在京成立。
未來 眾享智行 引領未來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志在成為智能、數字化和全新移動出行服務解決方案 新時代的領導者。在“攜手同心——2025 戰略”以及 roadmap e 的引導下,大眾 汽車集團(中國)逐漸形成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數字化和全新移動出行服務四 大領域,致力于推出卓越的、以人為本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
關注電動汽車(“roadmap e”戰略)、自動駕駛、數字化和全新移動出行服 務領域。 - 在中國,為了實現“眾享智行”的未來愿景,到 2022 年,攜手合資企業伙 伴,大眾汽車集團預計將有150億歐元用于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數字化和全新移動出行服務領域。
到 2020 年,僅在中國市場,我們將為客戶提供 15 款本土化生產的全新 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
到 2025 年,我們將推出近 40 款專為中國客戶打造的、本土化生產的新 能源車型;
未來,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將投資逾 100 億歐元用于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化,涵蓋產 品、工廠、培訓、充電基礎設施、經銷商和銷售等多個領域; 到 2021 年,至少將在中國的 6 家工廠啟動電動汽車的本土化生產。
與中國的合資伙伴不斷加強各領域的合作
在中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合資伙伴在各領域的合資合作不斷加強,持續深入。目前,上汽大眾持續加強在新能源和移動出行服務領域的戰略布局,加大在新能源生產設施領域的投入(如 meb 平臺、meb 工廠和新能源研發)。一汽-大眾致力于建立領先的智能網絡生態系統,為客戶提供更多元化、 更加智能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 大眾汽車集團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江淮大眾,進行新 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提供相關移動出行服務。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