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及時掌握主要區域重點河涌的水質狀況,科學實施流域性水質治理和調度,廣東省中山市計劃建設河涌自動監測平臺,構建“全市域監測”體系。
為推進中山市河涌自動監測平臺項目公開招標工作,近日中山市環保局發布公告擬向社會公開選取招標代理機構。南都記者了解到,河涌自動監測平臺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水質管理系統建設”、“水環境監控中心建設”等,在中山全市外江、重點污染河涌、主干河涌上布設259個小型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一張網、一張圖、一中心、一平臺”防控一體的河涌水質自動監測平臺,覆蓋全市15個流域、25個鎮區,實現“全市域監測”。項目總投資控制在4個億以內,其中設備采購約2 .1億,三年運維約1.2億,管理系統及其它費用約0 .7億。市環保局介紹,自動監測點每4小時對水質進行檢測一次,能更準確地掌握水質,在此基礎上依據歷史數據還能實現河涌水質的預報、預警功能。
259個自動監測站點全市域監測
市環保局介紹,按照“五個全”(即全流域整治、全系統治理、全市域監測、全民共同參與、全過程監督)的方法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需在中山市主要河涌布設水質自動監測站,打造一個集數據存儲、管理、交換、預警、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河涌水質自動監測平臺,實時監控水質,評估治水成效。
據了解,中山共有河涌1041條,總長度約2016公里,為中山生態環境重要組成要素,河涌自動監測平臺的建設,有利于提升實時監測內河涌水質、增強環境監管能力。根據項目計劃,全市將布設259個小型水質自動監測站。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珠三角城市化水平高,在中山更是有著“沿河而居”這一特征,監測站點建設的選址涉及到多部門溝通、協調等問題,是項目工作推進中的難點。為了落實水質自動監測站的選址,市環保局從今年6月開始進行選址實地調研工作,在經過反復核準之后,在8月份基本落實了259個自動監測站選址。
“原先設想監測站點場地規模分為60平方米、30平方米、15平方米三種方案,在實際操作中發現,按60平米基建去做的話建設周期長”,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監測站點規模因地制宜做了調整,以小型、微型監測站為主體,其中200多個站點都是8平方米規模的微型站,根據實際情況也會做一些規模在15平方米的小型站。
精準數據服務全市黑臭水體整治
河涌自動監測平臺項目落成之后,將實現全天候的實時、即時監測,準確反映自動監測站所在監測點河涌的污染情況和水質數據,不僅有助于相關部門實時了解水質情況,并且可以依據歷史數據做到對河涌水質的預報和預警。
據了解,目前中山市主要通過手工監測的方式來獲取流域內各類水體水質的污染情況與水質數據,由于工作量大、費時費力,監測周期較長,“一個季度做一次都算不錯,周期長也就意味著檢測數據的偶然性較高,不能準確反映水質,此外手工監測難以做到對整個流域進行水質聯動監控和分析,在污染溯源方面力所難及”。
據介紹,按目前的設計,自動監測點的監測指標共有9項,未來可根據需求來增加監測類別,相比之下手工監測的最大優勢便是監測指標更為全面,可達20多項,且自動監測也沒能完全覆蓋所有河涌,有些點位不適宜設置自動監測站,需要用手工監測來補充。“將自動監測與手工監測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布下一個覆蓋全市域范圍、完整有效的水環境監測網”。
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設計的時候,考慮到為相關項目服務,譬如服務河長制這一塊,將來裝一個le d屏在自動監測站上,顯示相關監測數據,便于河長根據相關數據來協調、安排解決相關問題。同時群眾能一眼看出這條河的水質如何,讓每一個市民都能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
進展
河涌自動監測平臺
項目招標
南都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市環保局就河涌自動監測平臺的方案編制工作進行公開招標;6月,市環保局公開征集中山市河涌水質自動監測平臺項目相關材料;10月8日“中山市環境保護局關于公開選取中山市河涌自動監測平臺項目招標代理機構的公告”發布,擬向社會公開選取招標代理機構。市環保局表示:“希望以公開、公正的態度向全社會征集項目建設相關材料和建議,保證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公開透明”。
來源:阿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