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是我國的能源富集區,煤炭、風力、太陽能等資源豐富,隨著疆電外送工程的實施,哈密能源開發全面提速,電力供應迅速增加。通過特高壓直輸電工程,正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時有效緩解了新疆電能供需矛盾和新能源消納困難。作為疆電外送能力提升重點工程—750千伏哈密-吐魯番線路改接工程,經過三年的建設,工程正式投入運行,助力哈密新能源外送能力提高超過了30%。750千伏哈密-吐魯番線路改接工程,線路全長約50公里,總投資3億8327萬元,新建高壓電抗器1組,低壓電抗器2組,750千伏出線2回,鐵塔217基,連接750千伏哈密變電站與哈密南天山換流站。新疆送變電有限公司東疆輸電運檢分公司技術監督專責丁濤濤告訴記者,這個工程建設投運后,提高了新疆與西北主網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提高了新疆主網向天山換流站的送電能力,更好的組織了新疆中西部盈余電力直接送往天山換流站,降低了750千伏哈密變電站的穿越功率及短路電流,形成了天山換流站三交一直的輸電網路。
自2010年,750千伏新疆與西北聯網第一通道建成投運,結束了新疆電網孤網運行歷史,新疆電力資源首次實現外送以來,在哈密先后建成了750千伏新疆與西北主網聯網第二通道工程、±800千伏哈密南-鄭州直流輸電工程等,疆電外送規模增長迅速。據丁濤濤介紹,從2010年我們建設投運的四條750千伏,總共是731公里,到目前2018年現在有2235公里線路,由原來的750千伏現在升級到正負800千伏,到今年投運的正負1100千伏,這個也是一個很大的飛躍。750千伏主要是以交流為主,這個輸電能力還有它的損耗,線損還是比較大的,但是現在±800千伏(項目)和±1100千伏(項目)的投運,作為直流輸電線路來說,它第一是線損小,輸電距離大,輸電距離遠,然后從各方面也提高了它的供電能力。
今年10月,世界電壓等級最高的輸電工程——±1100千伏準東—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實現了全線通電,新疆電網已進入超特高壓、交直流混聯、遠距離、大容量“疆電外送”新時代。由于疆電外送項目,主要集中山區,戈壁,所處環境也是異常復雜,為了保證電網的安全運行,項目運行單位相繼采用一系列國內先進的管理技術。近年來,隨著輸電線路直升機形式和無人機巡檢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推廣應用,輸電線路的運維科技,科技含量也大大的提高,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要包括這個視頻監測,圖像監測還有微氣象,覆冰,分布式故障儀這些再監測設備,通過積累數據,定期的開展設備的狀態評價,確保輸電線路的可靠性。目前,哈密電網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1220萬千瓦,其中直流配套新能源裝機容量近700萬千瓦,裝機容量居全疆之首。
來源:中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