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劇《三體》
長江日報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滑凌云)如何在舞臺上展現宏大的科幻世界《三體》?25日,舞臺劇《三體》主創在漢與書迷劇迷見面,透露劇中大量運用多媒體表現手段,與電影中“打在身上的沉浸感”不同,營造了現場獨特的觀感。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其第一部于2015年獲得了科幻文壇最高榮譽雨果獎。原著講述了天文學家葉文潔經歷劫難,在天文研究中發現了四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經過了百余次毀滅與重生,正被迫逃離母星。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對人性絕望的葉文潔向三體人暴露了地球坐標,從此徹底改變人類的命運……
2016年,基于《三體》第一部創作的同名舞臺劇首次開啟巡演。如今,《三體》舞臺劇巡演紀念版來到江城。25日晚,主創謝黎明(飾史強)和張嘉?。椗撕┰谖魑鞲旰头劢z分享表演心得與舞臺劇中的高科技。披露現場演出中驚險救場、音效不同步、狠掐自己以免笑場等一眾囧事后,謝黎明也真誠希望觀眾能走進劇場,“人的創造力是非常有意思的東西,你在現場看到的每一場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
據透露,劇中大量運用了余光投影和全息投影,不僅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象,還可以使幻象與表演者產生互動,一起完成表演,產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為了讓觀眾在現實和虛擬場景里迅速切換,營造電影特效般的視聽體驗,真切地感受“審判日號”被切割的撕裂感,劇場里大量運用霧幕投影與船型轉置的巧妙結合,讓觀眾享受到了堪比imax-3d的立體效果。
而此次舞臺劇的最大亮點就是引用了室內無人機定位系統,這也是國內舞臺劇的首次突破。無人機和道具完美配合,讓書中最奇妙的“三日連珠”“三體飛星”等畫面從想象變成了現實。
10月26日、27日,3d科幻舞臺劇《三體》將在武漢劇院連演兩場。
開幕式現場 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實習生袁沁蕓 方紫荊 攝
《女子對手吊子》(加拿大)
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實習生袁沁蕓 方紫荊 攝
《黑夜·黎明—彈網鉆圈》(中國)
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實習生袁沁蕓 方紫荊 攝
《晃管》(墨西哥)
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實習生袁沁蕓 方紫荊 攝
26日晚,第十三屆武漢·中國光谷國際雜技藝術節在武漢雜技廳如約開幕。在這個世界馳名的“東方賽場”上,國內外演員們紛紛放出大招,秀出絕活兒。而熟悉雜技的武漢觀眾們更是表現驚人,不僅出現了“人肉彈幕”現場為演員們打call,失誤了掌聲更響亮,隨手點幾個上場當龍套,竟然個個演技一流。
好厲害!晃管搭出七層塔,踩著高蹺玩跳板
雜技節的節目歷來講究驚險奇絕,沒點絕招斷不敢來,也來不了。但雜技誕生以來,縱有百般花樣也早有前人。要來武漢雜技節上逐“黃鶴”、奪“芳草”,演員們只能是拼了。開幕式上亮相的一些節目的難度之大,驚險之大,令人好想問一句:何苦為難自己。
晃管是雜技中的常見項目,演員在搖搖欲墜的晃管上穩如泰山,觀眾的心卻總是顫顫巍巍。墨西哥演員胡里奧更讓大家捏了一把冷汗,他不僅在多層晃管上花式跳繩,還來了個晃管“七層塔”。只見他在高臺上,用五豎兩橫的晃管疊成塔,眼見著就要站到這晃晃悠悠的塔尖上去,別說普通觀眾不敢相信了,就連在一旁遞道具的專業雜技演員都下意識地伸出手,想要去扶一把。
同樣“為難自己”的還有蒙古《跳板》演員,跳板精彩,但在見多識廣的武漢觀眾眼里,不少動作只能算是大路貨。但當蒙古演員踩著高蹺,抬出了橫杠,還舉著把高椅,人們開始疑惑了,這是要玩哪樣?不會是要在杠上踩高蹺吧?不會還要搭高椅吧?不會有人要跳上去吧?蒙古演員“回答”了:恭喜你,全都猜對了。這下子,再挑剔的觀眾也只能心服口服了。
沒想到!明明買票來看戲,觀眾卻個個有演技
雜技節在武漢辦了26年,現場有不少都是闔家前來的觀眾,小朋友們看稀奇,爺爺在旁細說當年。就這群眾基礎,熱情度是絕對不會輸的。墨西哥演員胡里奧在表演晃管“七層塔”時,第一次嘗試只站了兩秒鐘就掉了下來,觀眾席里立刻爆發出如雷掌聲。在一片“加哈子油”的喊聲中,胡里奧立馬重振旗鼓,再次挑戰,在觀眾的歡呼聲中穩穩站住了十幾秒,引得觀眾席里有人吼出“人肉彈幕”:“666!”
由河南省雜技集團有限公司和濮陽雜技藝術學校帶來的《黑夜·黎明—彈網鉆圈》中,最小的演員只有12歲??吹竭@些娃娃演員,觀眾們更是忍不住“姨母心”泛濫:“這小的伢!”一個高難度動作之前,只聽得觀眾席里傳來一個男中音吼道“加油!”中氣之足令不少人好奇側目:這位真不是專業熱場的嗎?
鼓掌、喝彩夠專業,武漢觀眾的演技更是奧斯卡級別的。在《滑稽表演——拳擊》中,演員弗雷瑟·胡珀請上幾位觀眾上臺配合,沒料到這些“龍套”們一個比一個演技驚人,還都愛給自己加戲,一邊出拳一邊笑不說,被打倒在地時還摔出了各種花樣,喜感十足,引來陣陣爆笑。
長江日報記者萬旭明
花絮>;>;>;
現場的第一陣掌聲,送給了她
長江日報訊(記者王娟)本屆雜技節的開幕式,嘉賓云集,觀眾滿座。但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演出還沒有開始,現場就已經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還有特別多的觀眾在詢問:“在哪?她在哪?”
當時儀式剛剛開始,現場主持人一一介紹嘉賓。當介紹到本屆雜技節評委會主席、中國雜技家協會終身名譽主席夏菊花時,全場突然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不少中年觀眾都叫出了口:“看,夏菊花!她還是那么精神!”還有人唯恐錯過:“在哪?她在哪?”
記者身邊的一位老年觀眾,一邊探出身子望向主席臺,一邊向身邊的小外孫介紹起了夏菊花:“知道嗎?她最拿手的節目就是頂碗,我們小時候她就在國際上拿過大獎!”老人說,他雖然沒有現場觀看過夏菊花的演出,但對這位“頂碗皇后”印象深刻:“武漢人都知道,沒有夏菊花就沒有這座雜技廳,也沒有這么精彩的雜技節!”多次觀看雜技節演出的市民祝先生也感嘆,每一屆雜技節看見夏菊花,都會覺得分外親切:“每次看見她坐在那里,就覺得我們武漢雜技團的節目有了底氣。不用說,肯定會很精彩!”
的確,武漢人對于這位雜技藝術家,有著深厚的情感。而本屆雜技節,也將舉辦《夏菊花藝術成就展》,回顧從武漢走出的這位世界級雜技名家的藝術歷程。
探營>;>;>;
彈網鉆圈雜技靈感來自紀錄片
長江日報訊(記者馮愛華)山岡中,火光四起,走投無路的群狼在布滿荊棘的圈中翻騰、穿梭……26日晚,在第十三屆武漢·中國光谷國際雜技藝術節開幕式上,由河南省雜技集團有限公司、濮陽雜技藝術學校演出的《黑夜·黎明——彈網鉆圈》,引發了無數觀眾的尖叫。
伴隨著悲壯、沉重的音樂,節目呈現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在人類的包圍下,山谷燃起大火,群狼在狼王帶領下奔跑掙扎,最終突出重圍、迎來生機。無論是演員們“狼人”的銀白色裝扮,還是充滿節奏感的音樂以及動作編排,都有著鮮明的影視化風格。
節目編導、22歲的朱琳練過舞蹈、學過雜技,她介紹,自己在看過紀錄片《重返狼群》后深受感動,也希望通過節目讓觀眾思考人與環境的問題,“而不是像一些只展示技巧的節目,觀眾看的時候‘哇’,看完之后沒有記憶點”。
節目中,30位12歲至25歲的男演員飾演群狼,他們將傳統的鉆圈與彈網相結合,利用彈網高高躍起,從不斷旋轉、不斷加高的圈中穿過,其中十字對穿、雙飛燕旋轉騰空飛躍、轉體720度飛躍的難度極高,“要求彈跳時落點精準,否則就穿不過圈了”。演出中圈一層層加高,最高是10圈、高度達3.3米,“目前團里只有一個人能完成這個鉆圈動作”。而團里最小的演員,擅長連續后空翻,“中間一段,他一口氣翻了40個后空翻”。
舞臺劇《三體》
長江日報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滑凌云)如何在舞臺上展現宏大的科幻世界《三體》?25日,舞臺劇《三體》主創在漢與書迷劇迷見面,透露劇中大量運用多媒體表現手段,與電影中“打在身上的沉浸感”不同,營造了現場獨特的觀感。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其第一部于2015年獲得了科幻文壇最高榮譽雨果獎。原著講述了天文學家葉文潔經歷劫難,在天文研究中發現了四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經過了百余次毀滅與重生,正被迫逃離母星。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對人性絕望的葉文潔向三體人暴露了地球坐標,從此徹底改變人類的命運……
2016年,基于《三體》第一部創作的同名舞臺劇首次開啟巡演。如今,《三體》舞臺劇巡演紀念版來到江城。25日晚,主創謝黎明(飾史強)和張嘉?。椗撕┰谖魑鞲旰头劢z分享表演心得與舞臺劇中的高科技。披露現場演出中驚險救場、音效不同步、狠掐自己以免笑場等一眾囧事后,謝黎明也真誠希望觀眾能走進劇場,“人的創造力是非常有意思的東西,你在現場看到的每一場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
據透露,劇中大量運用了余光投影和全息投影,不僅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象,還可以使幻象與表演者產生互動,一起完成表演,產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為了讓觀眾在現實和虛擬場景里迅速切換,營造電影特效般的視聽體驗,真切地感受“審判日號”被切割的撕裂感,劇場里大量運用霧幕投影與船型轉置的巧妙結合,讓觀眾享受到了堪比imax-3d的立體效果。
而此次舞臺劇的最大亮點就是引用了室內無人機定位系統,這也是國內舞臺劇的首次突破。無人機和道具完美配合,讓書中最奇妙的“三日連珠”“三體飛星”等畫面從想象變成了現實。
來源:武漢門戶首頁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