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成鐵微家園”關注我們↑
悠悠50載
寶成鐵路的上空來來往往
留下了幾代成供人的痕跡
黑白相片封存的時光與青春
在這一刻,再現往昔
【文后感人視頻】
“元老”工區歷經風雨
廣元接觸網工區舊址
從1958年6月到1975年7月
寶成鐵路逐漸開通電氣化
而寶成鐵路廣元至馬角壩區段電氣化的開通
標志著廣元接觸網工區的誕生
工區職工在老廣元接觸網工區授課
廣元接觸網工區成立于1969年。1969年至2004年,工區隸屬于綿陽供電段,2004年至今,隸屬于成都供電段。1996年前,廣元接觸網工區是一個獨立的工區,坐落于廣元的下西壩,距離如今的廣元南站不遠。
工區職工在老廣元接觸網工區工作
1996年到2017年,廣元接觸網工區合并了幾十公里以外的沙溪壩接觸網工區。從2017年3月22日開始,“廣元接觸網工區”的名稱,正式由位于廣元上西壩的高鐵工區使用。由此,廣元接觸網工區由普鐵工區變為高鐵工區,由維護寶成鐵路變為維護西成高鐵。
竹園壩接觸網工區舊貌
同時,寶成線的另一頭,還座落著成都供電段竹園壩接觸網工區,成立于上個世紀60、70年代,也有幾十年的歷史。如今的管轄范圍從斑竹園站(含)到新東壩隧道,管轄有多座隧道,最長的隧道為魏黃隧道,有將近4公里。
“五朵金花”的芳華歲月
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全國各地供電系統頻頻暴露出設備穩定性差、檢修次數多等問題。停電作業步驟繁瑣、耗時較多,而帶電作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供電檢修設備的停電次數。
最開始,海南成立了全國首個“三八”女子帶電作業班,負責帶電檢修高要求、高技術的10千伏線路。
“三八”女子帶電作業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率與社會影響,因而迅速擴散到了全國各地,各個行業都爭先效仿,在此背景下,寶成鐵路誕生了中國第一批女接觸網工。
1982年,工區分配來了10名女職工。她們從學徒工做起,經過一次次磨礪、一層層篩選,1983年,10名女職工只剩下5名,這5名女職工便正式成為了寶成鐵路第一批女接觸網工。
她們分別是
賈蓉、陳雪艷、羅青、王曉英與桂正榮
那時,男接觸網工們形象地稱她們為
寶成鐵路上的“五朵金花”
當時,年齡最小的賈蓉只有16歲
其他的四位,只有18歲
五朵“金花”合影
男生們干的活,她們也干
高空作業的“女俠”們從不退縮
在那個年代里,“五朵金花”沒有現在的反光背心和工作服,有的只是一身叫“勞動布”的工作服。
“金花”風采
老工長的回憶
“記得當時的工區是紅磚房,冬天的時候還好,冷是冷,但可以添被子。一到夏天就麻煩了,宿舍里熱得不行,感覺太陽就在宿舍里。只有到了后半夜,才開始慢慢變得涼快。會議室里還有一臺黑白電視,是牡丹牌的,好像是北京電視廠生產的。左邊是一個凸形顯示屏,像一個巨大的放大鏡,右邊有兩個旋鈕,一個調音量,一個調頻道。只要晚上沒事兒,會議室就會擠滿人,大家圍在一起看電視。”今年69歲,曾是廣元接觸網工區工長的曾廣文說道。
團支部運動會紀念留影
工區成立時,受當時工藝條件所限,有兩項既重要又艱苦工作——“涂油”和“刷漆”。
“涂油時,人必須站在上下兩根線索之間,邊行走邊操作,又是高空,又是高壓,下面不斷還有車在跑,又臟又累又危險,就像在高空耍雜技,一個個像網上‘蜘蛛俠’。”曾廣文說,而“刷漆”就是給結構式鋼柱除銹刷漆,“涂漆時,作業人員還得抱住支柱螺旋式上行才能保證各個方向都能均勻涂到油漆。涂漆工作完成后,作業人員全身上下全是油漆,必須用汽油擦拭干凈后才能洗澡,這樣的作業方式持續了二十幾年。”
時光荏苒,第一代女接觸網工們
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價值
為寶成鐵路灌注了青春熱血
陳雪艷的回憶
1983年的一個凌晨,陳雪艷獨自被安排到沙溪壩至上寺區間的一根支柱進行接地作業。
接完地線后,她不禁哀嘆:“這是哪個山卡卡哦,蚊子那么多,耳朵、脖子和手背上全被咬起大包了!”接著她看見一只老鼠從線路上竄了出來,然后迅速消失在大山深處。過了一會兒,她又聽見不遠處草叢里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頓時,她全身汗毛都豎了起來。聲音越來越大,她全身開始顫抖,四肢逐漸變得麻木并開始僵硬,她在心里吶喊:“千萬別遇見壞人!千萬別遇見壞人!”正當她快要被嚇昏過去的時候,一只巨大的黑鳥俯沖下來,飛進了濃密的草叢里……
穿越時光隧道
昨日仿佛就在眼前
1986年的一個白天,廣元南站的支線上運行著蒸汽火車。臨近的正線上方,“五朵金花”正在接觸網上,她們從一根支柱走到另一根支柱,擦拭斜腕臂和橫腕臂的絕緣瓷瓶。
那時的絕緣瓷瓶爬距短,稍稍有一些臟污,便會引起閃絡或擊穿,所以擦拭瓷瓶是她們經常做的工作。
在車站附近或者是支線上,經常可以看見她們像一只只飛翔著的鳥兒,在接觸網上空翱翔。在明艷的陽光下,在天空的懷抱里,她們動作嫻熟地爬上離地面四五米高的絕緣瓷瓶,系上安全帶,戴好安全帽,用濕毛巾、干毛巾輪流擦拭瓷瓶……
時代從不停滯
分別總要到來
1990年,“五朵金花”被通知轉崗。
瞬間,她們想起曾經熟悉的一切:絕緣瓷瓶、腕臂、定位器、吊弦、斜拉線……洪水般的記憶迅猛地撲向了她們,她們忍不住哽咽:“我們不想走,我們……舍不得接觸網。”
工長曾廣文安慰她們:“工區也不希望你們走啊,你們勇敢、堅毅,不怕困難,但要服從組織安排、順應時代發展!到變配電所后,充分發揮你們細心、勇敢、能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依然能為鐵路事業發光發熱,依然能把變電所的工作干好。”
接觸網設備不斷刷新
五朵“金花”已退下了崗位
從左到右:王曉英、賈蓉、陳雪艷、羅青、桂正榮
時隔幾十載
已是含飴弄孫的她們
又聚在一起
故地重游
聊起往事
仿佛時光不曾走遠
悠悠六十甲子
五朵向日葵一樣的“金花”
綻放過、璀璨過、奉獻過
她們美麗著、裝飾著寶成鐵路
正是有像她們一樣的供電人
寶成鐵路在中國普速鐵路的歷史上
才會耀眼奪目
舊貌展新顏
如今的成都供電段煥發著新時代的光彩
今天的接觸網設備
如今的廣元接觸網工區
如今的竹園壩接觸網工區
來源:澎湃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