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上海向全球征集設計方案的《黃浦江兩岸景觀照明總體方案》獲批通過,從徐浦大橋至吳淞口40多公里岸線的相關工程將力爭在2020年基本完成。其中,楊浦大橋至南浦大橋近20公里的岸線景觀照明新建、改建和黃浦江兩岸景觀照明集中控制系統建設工程已進入尾聲,目前正在不斷調試和完善。黃浦江兩岸的全新夜色究竟有何亮點?凝聚了哪些國際智慧?昨天,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相關負責人進行解讀,揭開其神秘“面紗”。
老外灘的燈光會“跳舞”
經典暖黃色燈光籠罩下的老外灘,是許多市民和游客的美好回憶,不過,在征集全球智慧的過程中,有一些意見認為老外灘的夜景十分端莊大氣,硬要“挑刺”的話,就是靈動感稍顯不足。
在保留經典的基礎上,老外灘著手增添靈動的一面,先將原先的鈉燈全部替換成led燈具,使燈具更小巧隱蔽,更節能,光線更細膩、更容易控制,調光模式更靈活多變,能更好地從多個視角展現萬國建筑博覽群的氣勢、細節和典雅,達到遠觀有氣勢、近看有氣質、細讀有故事的效果。
有了靈動的肌理,老外灘開始充分展現自己的活力——建筑可以單棟亮燈,也可以“組團”亮燈,或突出呈現數棟建筑;既可以建筑成片從下往上或從上往下亮燈,也可以從中間往左右展開亮燈,或從兩側向中心靠攏亮燈。
“傳統的婉約結合新穎的靈動,全新的老外灘夜景宛如一曲優雅的華爾茲。”上海市綠化市容局景觀管理處處長丁勤華表示,借助國際智慧和技術的進步,老外灘現在可以表現出各種風格的中低色溫(1900開爾文至3300開爾文),并能根據氣候的變化來調節出讓游客更舒適的效果,比如夏季炎熱就用較為清爽的“白月光”,秋冬季用經典的暖黃光。
岸線風貌“和而不同”
沿著老外灘向北,多段岸線的夜景也進行了較大力度的調整。
在北外灘,沿江低矮建筑的立面和紅屋頂的燈光被統一改造,換成led燈具,調整和改善了多個建筑燈光過亮、色彩過于艷麗的問題,總體呈現暖色調,使北外灘燈光與老外灘、小陸家嘴燈光遙相呼應,和諧融合。
在楊浦濱江,不同建筑、環境采用了不同的光色:濱江國際的藍色、漁人碼頭的暖白色、巨型塔吊的紅色、遠處住宅建筑的偏暖黃色,交織在一起,圍繞高聳的楊浦大橋,用旖旎的燈光向人們訴說著這片土地曾經的輝煌以及面向未來的夢想。
值得一提的是,南浦大橋和楊浦大橋之間的建筑和兩岸的堤岸設置了光耀系統,一閃一閃,宛如水晶般的“滿天星”,為上海的母親河注入了靈氣。更巧妙的是,這些“滿天星”可以調節“呼吸”,或快或慢,打造出城市的“脈搏”。
再回到與老外灘交相輝映的小陸家嘴,這里同樣調整和改善了部分樓宇過亮、不和諧的燈光,部分具備條件的樓宇做了智能內透燈光的提升改造,使得整座樓宇顯得更加溫文爾雅,在視覺上舒適宜人。
據透露,黃浦江兩岸的景觀照明將采取常態、節假日、深夜三種模式。節假日燈光全開,常態模式則開全部燈光的70%,深夜模式則可能留下建筑頂部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光源。
來源:東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