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 瑤 見習記者 吳奕萱
一個實驗室、五臺成套設備、七位科技部專家,一件推動我國顯微鏡產業技術革新的事件在寧波永新光學悄然上演。9月14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高分辨熒光顯微成像儀研究及產業化”項目順利通過中期驗收,并達到“超額完成”的等級要求。對此,《證券日報》記者專程來到永新光學,采訪了該項目負責人、永新光學總經理毛磊。
重大生命科學儀器
國產化取得突破
顯微鏡自誕生以來跨越了400多年的發展,一直在生命科學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高分辨熒光顯微鏡更是生命科學研究及臨床醫學診斷等領域的重要工具。然而我國精密儀器領域的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光學儀器行業,我們的進口遠大于出口,不管是醫院還是實驗室,使用的高端檢測儀器將近80%是進口的”毛磊感慨。
根據相關統計,2015年至2017年我國顯微鏡年均出口量在220萬臺至300萬臺之間,年均進口5萬臺左右,出口數量遠高于進口數量,但出口金額遠低于進口金額,在世界高端顯微鏡市場,我國顯微鏡制造企業產品占比小于1%。
2016年,永新光學牽頭,聯合了浙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等單位,以關鍵核心技術和部件的自主研發為突破口,共同研究開發的“高分辨熒光顯微成像儀研究及產業化”項目,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
該項目從高端通用科學儀器的戰略需要出發,針對單分子熒光探測、熒光漂白后恢復、光切片成像、高精度掃描控制、復眼照明、高端顯微物鏡等關鍵部件、軟件開發、高端顯微物鏡總體設計及工程化、產業化等問題,開展了技術攻關,毛磊介紹,“我們研究的產品指標對照2014年獲諾貝爾獎的超分辨率熒光顯微鏡,這意味著我們離國際最高水平越來越近了,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將它商品化”。
據相關統計數據,2016年全球高端光學顯微鏡一類產品市場共有超過30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大約在16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超過30%,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值得一提的是,項目進行到中期,已有近800萬元的銷售,nib900、ne900系列研究級顯微鏡已實現批量生產。
“上市之后,許多世界知名品牌客戶表示愿意與我們擴大合作。通過上市,企業公信力加強,能夠取得更多國際知名企業的深度信任,我們的策略是達到世界最高水平100%的性能、以70%的價格,逐步實現國產化高端替代,公司上市募投的光學顯微鏡擴產項目也是基于這些考慮。”
此外,毛磊還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我們在2015年承擔主導制定的iso9345顯微鏡國際標準在今年7月24日被允許直接進入發行階段,今年年底應該就可以正式出版了”。這也是中國人首次在顯微鏡和內窺鏡領域主導國際標準。
光學元組件規模
不斷擴大
永新光學1998 年切入光學元件組件業務,承擔了“嫦娥二號”、“嫦娥三號”的部分光學鏡頭生產。
隨著光電技術的逐漸發展,衍生出光電產品越來越多,包括望遠鏡、顯微鏡、投影機、條碼掃描儀等,行業規模巨大,帶動了整個光電產業的發展,從而也拉動了光學元件組件行業的增長。
近年來公司光學元件組件產品銷售規模也不斷擴大,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光學元件組件系列產品業務收入分別占總營收的50.40%、55.56%、55.13%。產品包括條碼掃描儀鏡頭、平面光學元件和專業成像光學部組件,主要應用于條碼掃描儀、車載鏡頭、高端相機、運動光學和投影儀等。
公司以產品品質為基礎,得到了國內外客戶的廣泛認可,是新美亞、日本尼康、徠卡相機、徠卡顯微系統、德國蔡司、美國捷普等眾多國際知名企業的供應商。“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條碼掃描儀鏡頭都是我們做的,徠卡相機公司有近40%的光學零部件外采來自永新”,毛磊對此表示很有信心。
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公司目前的產能利用率也逐漸接近飽和,2018年上半年,公司條碼掃描儀鏡頭、平面光學元件、專業成像光學部組件產能利用率分別高達103.85%、99.43%、108.92%。
來源:全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