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農村危房改造工程
5年內完成40萬戶改造全面消除農村d級危房
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程志毅、市農業委員會主任夏祖相詳解工程內容:今年計劃完成10萬戶;c級危房戶補助7500元,渝東北、渝東南提升到8500元;d級危房戶補助3.5萬元,可結合新農村建設和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到集中點建房,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全面改觀。
未來5年內,重慶市將結合新農村建設和高山生態扶貧搬遷,以解決農村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ldquo兩最&rdquo)的農戶居住安全為目標,完成4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全面消除現存農村d級危房。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定的標準,農村房屋危險性鑒定等級劃分為a、b、c、d四個等級。a級:結構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未發現危險點,房屋結構安全。b級:結構基本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個別結構構件處于危險狀態,但不影響主體結構安全,基本滿足正常使用要求。c級:部分承重結構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現險情,構成局部危房。d級:承重結構已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體出現險情,構成整幢危房,必須拆除重建。
我市為何要大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改造中如何確保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的農戶最先受益?這對農民有何影響?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程志毅、市農業委員會主任夏祖相對此作了詳細解答。
讓貧困農戶住上安全、相對舒適的房子,是縮小城鄉差距的具體體現
安全,一直排在農民對住房要求的首位。
&ldquo近年來,我市已完成4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rdquo程志毅說,&ldquo未來5年內還將完成4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rdquo這些危房主要分布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其中渝東北、渝東南地區就占了約六成。
&ldquo許多沒有改造的危房,往往是因病、因殘致貧的家庭,自身已拿不出大量資金對房屋進行較大的加固修繕或新建。&rdquo程志毅說,&ldquo因此,改造農村危房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也是貫徹落實群眾路線的必然要求。&rdquo
&ldquo重慶作為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讓貧困農戶住上安全、相對舒適的房子,也是縮小城鄉差距的具體體現。&rdquo夏祖相說。
通過農村危房改造,我市將進一步保障農村貧困群眾的基本居住安全,提升農村住房質量,建立農村基本安全住房保障制度;同時刺激農村消費,帶動投資向農村地區轉移。
實行&ldquo三不改&rdquo,確保住房最危險、最困難的農戶先受益
如何確定農村危房補助戶,補助資金如何使用?我市積累了一套較完整的經驗。
首先,在農村危房改造中實行&ldquo三不改&rdquo:長期閑置無人居住的不改造,不符合當地規劃的不改造,非危房的不改造,以確保住房最危險、最困難的農戶能最先受益。
在具體實施中,我市要求在確定農村危房改造對象前,必須由專業機構進行鑒定,確定其安全級別,讓極度危險的農房優先得到改造,并對改造實行全過程監督;通過走村入戶、拍照錄像建檔、張榜公示等方式,確保&ldquo兩最&rdquo農戶優先受益。
農村危房改造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往往讓不少貧困戶望而卻步。
程志毅表示,目前,我市農村c級危房(局部結構存在隱患),每戶可獲補助7500元,其中渝東北和渝東南山區調高到每戶8500元。這樣,農戶基本不用掏錢,便可實現農房的修繕加固。
對于需要新建、重建的d級危房戶,市建委測算,新建一套建筑面積60至80平方米、基本滿足功能需求的農房,造價在5萬元左右。國家、市和區縣財政補助70%,能讓貧困戶盡快圓上&ldquo安居夢&rdquo。
同時,不少區縣還實行農房構件的定點生產,更換所需的梁、柱可實行訂購并&ldquo送貨上門&rdquo,降低了農房改造成本,減輕了農民負擔。
盡管40萬戶的改造計劃是在5年內完成,但我市依照&ldquo盡力而為、量力而行&rdquo的原則,將原來的&ldquo改危、功能完善和環境整治三措并舉&rdquo,轉變為&ldquo改危為主&rdquo,功能完善和環境整治由區縣和農戶根據經濟狀況自行決定。
同時,今年我市計劃將完成10萬戶的改造,其余30萬戶在后面4年內完成。據了解,今年1至7月,全市已啟動改造13.2萬余戶,已完成改造9.1萬戶。
結合生產、生活、生態的改善,助農戶安居又樂業
目前,在農戶同意的情況下,我市對d級農房改造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對于鰥寡孤獨人員,通過新建或擴建敬老院、福利院安置;二是就地新建、重建;三是結合新農村建設和高山生態扶貧搬遷,遷居到集中居住點。
&ldquo對于這部分人,我們將結合生產、生活、生態的改善,幫助他們安居又樂業。&rdquo夏祖相說。
在改善生產條件方面,除了因地制宜發展二三產業外,鼓勵農民融入當地農業產業布局中來:結合當地主導產業,發展特色效益農業;鼓勵農民加入合作組織、發展家庭農場、與龍頭企業對接等,轉變生產經營方式,提高收入水平。
在改善生活條件方面,通過集中居住,配套建設人行便道、公路、飲水、娛樂健身場地等,實現&ldquo走路不濕鞋、喝水不用抬、壩壩舞跳起來&rdquo,提升生活品質。
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方面,結合新農村、美麗鄉村示范等,配套建設排污系統和污水處理池,減少生活污水的排放;通過沼氣池的修建,同步改廚、改廁、改圈等,通過改善村莊人居環境,讓鄉村更整潔、美麗,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助推&ldquo美麗重慶&rdquo目標的實現。
來源:鳳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