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國家正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正是裝備制造業大有可為之機,要繼續練好“內功”,繼續改革創新,確保永立不敗之地、永遠掌握主動權。我省裝備制造業產業基礎好,具備發展高質量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優勢和科技優勢,擁有眾多高水平科研院所和大量多層次人才儲備,具有承擔過多項國家級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的研究工作經驗,科研成果、科研能力在全國位居前列。我省應發揮綜合優勢,緊扣國家戰略發展布局,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不斷提升制造能力、創新能力,深入推進東北振興。
在做強做大做優上下功夫
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是一個現代化大國必不可少的。高質量發展裝備制造業,一要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提高產業鏈水平。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在裝備制造業的綜合應用,打造智能制造體系;加快傳統裝備制造業企業生產技術、設備和工藝的智能化改造升級,提升科技含量。全面推行綠色制造,通過綠色工業裝備引領裝備制造業的綠色發展。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向研發、設計、再制造等方面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二要提升產品質量,形成國際競爭力。從技術、材料、工藝、品牌、管理等各環節全面提升裝備制造業產品品質,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提升國內外市場份額。實施裝備制造業產品質量提升行動計劃。針對重點行業,攻克關鍵共性質量技術難題,使產品的性能穩定性、質量可靠性、環境適應性等指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三要強化產業聚集,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以及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打造制造業產業基地、打造哈爾濱燃氣輪機裝備制造基地、打造國家級重型數控機床產業基地、打造中國北方現代農機裝備制造基地、打造哈爾濱機器人產業集群、形成汽車研發制造產業鏈、構建配套產業協調發展的航空航天產業體系和在艦船動力以及關鍵配套裝備領域加強產業布局。
構建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
對于東北來說,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我們必須加強自主創新,練好內功,不斷推出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一要強化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裝備制造業技術協同創新體系。由企業擔當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基礎作用,共同建立技術創新聯盟。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實施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協同聯動攻關,突破產業發展的共性技術供給瓶頸,提升重大技術裝備集成創新能力。二要創建創新基地。聚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積極吸納行業骨干企業參加,創建國家級和省級裝備制造業技術研究基地。三要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通過自主創新提升關鍵零部件、關鍵技術、高端裝備和系統的自主化能力,掌握自主創新知識產權、制定標準的話語權和高精尖技術。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場轉化率。
建立激勵機制實施人才興業戰略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我們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創造拴心留人的條件,讓各類人才安心、安身、安業。一要加大人才培養和智力引進力度。打造由科技人才、企業家、工匠支撐的多層次人才隊伍,本土人才和海歸人才并用,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為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二要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完善人才培養規劃,健全從研發、轉化、生產、營銷到管理的人才培養體系,促進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強化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為重點的跨界人才培養,加大對一線技術工人的教育培訓力度。三要改革人才激勵、引進、使用等機制。完善吸納人才政策,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實行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建立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分配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
此外,還應強化“一帶一路”裝備制造業國際產能合作,為裝備制造業拓展了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和發展空間。黑龍江應進一步拓展裝備制造業國際市場,深化裝備制造業的投資與合作,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將產品市場推向“一帶一路”國家乃至全世界,打造經濟增長新動力,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