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的新型監測技術具有傳統空氣質量監測站所沒有的移動性,它可以對大氣中的污染物進行三維立體的全方位監測,為污染源精準治理提供可視化數據支撐,進而指導人們采取有針對性的精準防治措施,改善轄區空氣質量。
通過大氣環境立體走航監測車,利用激光雷達監測高空空氣質量,及時發現污染源并精準治理,是我市引進新思想新技術治理大氣污染的措施之一。
今年以來,為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我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不斷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依托科技手段對空氣質量進行監測,對空氣污染數據進行分析,為大氣污染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撐。
日前的一個夜晚,記者隨同市環保局檢測人員,跟隨大氣環境立體走航監測車進行空氣質量監測。夜色深深中,四周靜悄悄的,監測車在亳州經開區的主次干道、鄉村小道緩緩行駛,車頂一道綠色的光線,穿透夜色巡航高空。
“這個車利用激光雷達監測高空空氣質量,車里面有兩臺儀器,一臺實時監測空氣中pm2.5、pm10、tsp等細微顆粒物的含量,另一臺立體呈現數據。”市環保局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孫飛說,如果看到某個數據突然升高,他們就下車檢查污染源,記錄下來隨手反饋到“污染防治攻堅群”等微信群里,相關部門會及時處理。“另外,監測系統可以進行數據分析,導入電腦后通過不同的顏色標識出來,就可以直觀地看到哪個區域的空氣污染嚴重,為制定相應的大氣污染治理措施提供依據。”孫飛介紹。
據介紹,相對于定點監測空氣的區域局限性,走航監測可以追著污染物跑,對一次污染過程進行連續追蹤監測,從而弄明白污染從哪里來,以便及時進行精準治理,消除污染源。
“為治理大氣污染,流動檢測、立體監測等新思想和新裝備正在被我市引入。”孫飛表示,目前市中心城區已有三輛大氣環境立體走航監測車,正夜以繼日地進行巡航。我市還將再購進一批走航監測車,實現每個鄉鎮擁有一輛,助力各地大氣污染防治。
“從10月7日開始,我們每天實行4班倒,24小時不間斷進行走航監測。為了亳州空氣質量改善,我們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孫飛表示。
據了解,今年以來我市持續加大大氣空氣質量裝備能力建設投入。在全市每個鄉鎮建一個空氣自動站,共建成79個;市區新建3個空氣自動站;對市區原有的空氣自動站進行改造。同時,加強大氣攻堅技術支持。聘請第三方進行大氣污染防治智慧管控,投入1685萬元;購買手持式大氣監測儀238套,投入404萬元;購買30個便攜式走航儀,投入150萬元;購置了一批大氣環境立體走航監測車,精準掌握全市不同地區大氣環境質量。
隨著我市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的實施,市區空氣質量逐月改善,pm2.5從今年1月份的109.2微克/立方米下降至10月8日的54.2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60.9%、同比上升1.9%。
來源:阿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