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晚,興業礦業發布控股股東進行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公告:興業礦業于近日接到控股股東內蒙古興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其股票進行質押式回購交易的通知。興業集團將其持有的公司40,027,354股無限售股股票(占公司股份總數的8.31%)與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進行交易期限為720天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該筆質押已經在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辦理了相關手續;質押期限從2013年8月16日起至雙方辦理解除質押登記之日止。
截至公告發布當日,興業集團共持有公司1.59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33.02%,其中已質押股份1.56億股,占興業集團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97.79%,占公司總股本的32.29%。
冶煉行業不景氣,資金鏈告急償債壓力大
興業礦業2012年年報顯示,該公司2012年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為1.29億元,同比下降了31%,遠低于預期利潤。2012年是興業礦業重大資產重組實施后的第一年,然而世事難料,當年認為的優質資產卻遭遇到了國內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產業結構調整,有色金屬價格持續低迷的嚴峻形勢。
相關數據顯示,公司2012年的資產負債率為48.72%,而今年一季度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也約為48%。公司賬上的貨幣資金2012年底為2834萬元,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賬上的貨幣資金也僅為4497萬元。
6月12日,興業礦業發布公告稱,將以9.58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股票超1.04億股,募集資金10億元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此次定向增發也受到了公司控股股東內蒙古興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后者認購超2000萬股。此外,甘肅西北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也參與了此次定向增發,認購數量超8350股。該公司表示,此次非公開發行目的在于增加公司的自有資金,壯大公司的資本實力,改善公司的資本結構,降低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從而進一步增強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有投資人士表示,公司這次定增或與公司業績不如預期以及對外投資的資金需求有關。7月19日,該公司再次發布公告,對上述非公開增發方案進行了調整:發行價格調整為8.68元/股,共發行超過1.15億股,募集資金總數不變。
興業礦業2013年中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4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0.29億元,同比下降6.09%。公司稱,受到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市場整體需求不振、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的影響,有色金屬行業今年上半年仍未走出低谷,營業收入增速放緩,整體盈利水平繼續呈現下滑態勢。
然而,公司當期管理費用卻逆勢上漲,達0.78億元,同比上漲30.36%。公司稱,報告期公司子公司雙源有色尚未實現正常生產,折舊費用計入管理費用核算,導致雙源有色管理費用增加所致。財報顯示,隨著主營收入的下滑,公司同期凈利潤大幅下降,公司2013年上半年凈利潤僅為0.45億元,同比下降46.42%。記者注意到,公司當期僅投資收益就達0.16億元。同時,公司當期的經營性活動現金流凈額為-0.3億元,同比下降151.17%,中報解釋稱,系報告期支付的各項稅費增加所致。
受累于主營下滑已經費用的增加,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該公司的貨幣資金僅有0.41億元,而短期借款達到了2.16億元,公司資金明顯吃緊,償債壓力較大。
面對媒體曝光,緊急修改年報數據
2012年報顯示,興業礦業財報附注中的預付款金額前五名單位情況顯示,林西鴻遠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鴻遠商貿)位列第一名且金額為3,657.70萬元。鴻遠商貿為興業礦業的供應商,而興業礦業所預付的款項顯示為材料款。
早在2012年中期,鴻遠商貿便出現在興業礦業的預付款項前五名的名單之列且金額為700萬元,而2011年卻未見鴻遠商貿身影。但與此同時,鴻遠商貿又是興業礦業的客戶,2011-2012年,尚未償還興業礦業的應收款金額分別為1,149.86萬元、1,133.46萬元。
但內蒙古工商局數據卻顯示,鴻遠商貿成立于2007年2月8日,注冊資本50萬元,經營范圍僅為礦產品購銷。如此而來,原本從事有色金屬采選、冶煉、加工、銷售的興業礦業,卻向本為公司客戶的鴻遠商貿購買鉛精粉,更令人不解的是,從工商資料顯示,鴻遠商貿僅從事礦產品購銷而并無加工資質。對此,一位券商分析人士表示,興業礦業從事礦的采選、加工和冶煉,卻向一個從事礦產品購銷且不具有加工資質的鴻遠商貿購買鉛精粉用于冶煉,很難理解其原因。
對此,興業礦業發布公告解釋稱,該公司與鴻遠商貿不存在關聯關系;鴻遠商貿作為興業礦業的貿易商,代為采購原料是冶煉行業的慣例,所以才會出現鴻遠商貿既是公司客戶又是原料供應商雙重身份的情形。
另外,興業礦業2011年重組后的第二份年度財報也存在令人不解之處,2012年報的現金流量表中存在著三筆款項與三季報相互矛盾的情況。
數據統計,在興業礦業2012年各財報的合并現金流表中,收到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的金額分別為797.32萬元、7,601.43萬元、14,404.43萬元,而到了2012年末卻變為2,051.32萬元,比三季度金額少了1.24億元。一位財務人士告訴記者,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所反映的金額屬于累計發生額,年報數額應該大于或等于三季報中的數額,而興業礦業在年末數額遠低于三季度的金額,有悖于正常的財務邏輯。
同時,興業礦業2012年報中合并現金流量表中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科目和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同樣存在上述類似問題,2012年末的金額要比三季度金額分別少了7,818.40萬元、3,907.34萬元。由此,興業礦業2012年度的合并現金流量表中,累計存在2.41億元的款項不合邏輯的減少。
6月17日,興業礦業針對媒體關于其財務數據方面的質疑發布公告,公告中該公司對其財務數據進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和更正。我們不得不懷疑,如果媒體沒有發現該公司的財務問題,該公司是否會自動修改呢?如果沒有媒體的報道,其年報修正前的數據,是否會對投資者造成誤導呢?難道,這些數據上的錯誤難道是不可避免的嗎?
(本文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