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旱災中,衡陽縣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全縣農作物受旱面積95.6萬畝,其中水稻成災43萬畝,絕收7.45萬畝。為及時救災補損,把旱災損失降到最低。衡陽縣農機部門認真貫徹縣委政府的部署,扎實抓好農機作業服務相關工作,為抗旱改種補種,組織干部職工深入開展農機抗旱服務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全縣抗旱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農機部門通過著力打造翻耕改種生產示范點,全力推進抗旱秋冬生產和改種補種工作。一是加大行政推動助力翻耕改種。農機局抽調2名黨組領導參加縣改種工作隊,做好翻耕改種試點示范工作。著力辦好臺源鎮、演陂鎮、庫宗橋鎮3個改種補種示范片,示范面積3100畝,主要種植玉米、喬麥和秋大豆。通過示范創建,帶動更多的農戶積極生產,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二是人力、機械齊上陣助力翻耕改種。農機部門迅速組織以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為主的翻耕改種服務作業隊,調集全縣近300臺大中型拖拉機、犁田、旋耕、播種等配套設施,趕赴示范片區統一開展犁田、旋耕、播種等農機作業服務。為保證這些農業機械能夠正常投入使用,縣農機局組織鄉鎮農機站組成的流動維修小隊隨時候命,將在第一時間內趕赴現場進行維修。農機部門幫助農民翻耕改種示范面積達3000余畝,其中庫宗600畝、臺源2000畝、演陂300畝。
在示范點的帶動下,各鄉鎮積極投入到翻耕改種中,目前,各類土地翻耕機械正活躍在山村的田間地頭,正加緊為農民翻耕土地,及時改種,全縣投入秋耕翻種機械7000多臺,已改種補種秋糧、秋蔬菜6萬余畝。農機部門和有關部門通力協作、群策群力,盡最大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保大災之年農業不減產、農民不減收。
來源:阿里巴巴機械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