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由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和日本纖維機械協會共同主辦的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研討會在中國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此次研討會由金杜律師事務所協辦,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和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支持。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已成為時代主題,而創新發展需要知識產權的制度支撐和法律保障。金杜律師事務所專業律師分析了當前紡織機械行業專利申請情況,并對企業如何以知識產權提升企業競爭力提出了建議。來自日本的豐田工業公司(toyota industries corporation)與村田機械株式會社(murata machinery,ltd),中國的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與慈星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意大利圣東尼(上海)針織機器有限公司的高管、技術部門與知識產權負責人分享了各自企業經驗和心得。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王樹田和日本纖維機械協會專務理事萬井正俊出席了此次研討會。
金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樓仙英首先分析了近幾年的知識產權統計數據。根據《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及歷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2011年~2017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及占比逐年遞增,專利質量不斷提升。同時,從2001年起,中國對外支付知識產權費年均增長17%,2017年達到286億美元。中國受理商標注冊申請逐年增加,連續16年居世界第一。
從紡織機械行業專利申請情況來看,國內紡織機械領域專利申請人排名中高校占據重要地位;經緯紡機作為全流程棉紡成套設備供應商,專利申請量也較多;紡織機械領域專利申請主要布局在細絲材料的搬運;絲線的制作、紡紗、以及纖維預處理也是主要布局方向;無效專利占比較高,進行專利布局可能已經引起行業內的普遍重視,行業內專利申請正在由注重“專利數量”向注重“專利質量”的升級;發明專利占比不低,沒有外觀設計專利,符合行業制造業定位。
樓仙英分析了多個紡織機械行業專利無效宣告、專利侵權維權、商業秘密維權典型案例。她提醒企業在請求無效他人專利時,為證明他人專利在申請日前已被公開,除可使用專利文獻等書面證據外,非書面的證據(如展會展覽宣傳視頻等)也可能被法院采納;另一方面,如將他人已經公開的技術申請專利,可能面臨專利被宣告無效的風險。在專利文件撰寫時應注重申請文件的質量,避免撰寫錯誤。在企業內部管理中,企業可采取保密措施(如要求員工簽署的保密條款、競業限制條款等),要求員工在離職后也應承擔相應的保密義務。如果員工在離職后泄露企業商業秘密,企業可通過證明“不為公眾所知悉”“保密措施”“商業價值”等方面主張其構成商業秘密侵權。就行業協會的作用,樓仙英表示,行業協會組織提出的行業自律公約等可能作為行業慣例發揮作用。
樓仙英提出,專利競爭有助于企業提高技術水平,使得專利量質齊升,不斷貼合企業技術發展方向,使得無形資產價值更高,資源獲取更多,最終使得企業的競爭力更強。根據紡織機械的技術特點,需要針對上下游進行專利申請配套設計。她還以華為公司為范例,分析了企業以知識產權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途徑:加大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注重核心專利技術布局,ip戰略融入公司總體戰略,通過ip合作實現經濟利益。
日本村田機械株式會社紡織機械事業部主要生產銷售自動絡筒機優寶絡plusj及vortex村田渦流紡紗機。村田機械株式會社知識產權部課長大島修介紹,集團知識產權部負責合同校對、知識產權培訓、專利資產管理、發明獎勵報酬等活動。村田機械株式會社在研究開發領域中十分注重知識產權,尤為重視解決各事業領域之間的共性課題。因此,村田機械株式會社在其所涉及的各工業領域持續不斷地推進尖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并注重與大學之間的產學研合作。紡織機械領域面臨的難以獲取iot、ai領域的知識產權等共性難題,有望在信息機器、汽車領域先行實現。
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金宏健表示,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靈魂。他結合經緯紡機的發展經歷,闡述了創新的重要性。在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上,經緯紡機與供應商、下游用戶緊密合作建設創新平臺;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對專利申請進行獎勵,并評選優秀專利;重視創新成果保護,把專利審查列入研發環節;充分發揮專利律師的專業優勢;加強溝通,避免不必要的爭議。據介紹,截至2017年,經緯紡機已獲得發明專利216項。
豐田自動織機知識產權部課長深津信一首先介紹了豐田自動織機株式會社的歷史。豐田公司成立于1926年,目前在紡織機械領域主要生產噴氣織機等產品。根據公司制定的知識產權戰略,公司知識產權部在企業研發的同時,開展知識產權工作。對重要開發項目,深入進行研發內容的調查,規避其他公司的專利。公司還對持有的知識產權進行優化:提過涵蓋周邊的發明身請,廣泛“顯示”發明的存在;視發展狀況,根據其他公司的動向來完善專利;放棄對其他公司影響度小的專利,將資源投入到新的發明。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腦針織橫機制造商,慈星集團打破國際壟斷,成為全國首批具有電腦橫機、全自動縫合機、智能鞋面機、內衣機和絲襪機生產能力的企業,電腦橫機產銷量連續多年遙遙領先。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立軍介紹,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慈星集團設有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并聘請專業律師作為公司法律顧問,開展管理工作。為提升員工在工作中創新的積極性,規范和加強與利管理工作,公司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為公司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供了可靠的管理和技術保障。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累計申請了1200+各類型專利,其中已授權發明專利116項,軟件著作權56項。這些知識產權均很好地轉化為了生產力,提高了產品科技含量,促進了公司科技進步,實現了技術與市場的高度融合,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引領了產業發展的潮流。
圣東尼(上海)針織機器有限公司副總裁李諾表示,創新是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生存的根本,圣東尼旗下各類設備水平一直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容易出現被侵權的現象。但讓我們欣慰的是,在進入中國市場的十多年來,我們看到了中國政府和相關機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努力,保護原始專利,嚴懲侵權案件,使我們有信心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也會繼續創新,推出更加先進且符合客戶需求的設備。
來源:中國紡織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