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能環保
據環保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2月,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等74個城市空氣質量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39.7%。其中京津冀地區城市超標天數比例最高,達68.5%,我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而我國設備行業的污染比重較大。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此前表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建設工地',工程建設帶動著工程機械行業飛速發展。然而,我國有關工程機械產品排放的要求一直比較寬松,這使得市場上充斥著大量高排放產品,已經成為了環境的沉重負擔。
第二、智能化
當前,工程機械智能化已露端倪。工程機械行業是為國家基礎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同時也是裝備制造業中最重要的子行業,屬于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領域之一。隨著國家經濟的繼續發展,必然會對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提出更多要求。對于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來說,市場競爭的激烈和工程以及礦山行業的施工開采難度加大,配套件的核心技術相比國外,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要突破行業發展瓶頸,追趕上國際化步伐,國內廠商不僅僅是擴大海外市場,更是要獲得更高端的技術,才能屹立在世界工程機械之林。而智能化無疑成為工程機械制造廠商的最佳選擇。
針對工程機械這個典型行業在面對國內市場國際化競爭的殘酷局面和新技術、新工藝的挑戰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必須解決tqcs難題,即以最快的上市速度(t),最好的質量(q),最低的成本(c),最優的服務(s),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而解決這一難題的最有效手段-智能化制造,智能制造是'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努力的目標。從目前來看,我國'十二五'規劃對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柔性化生產、自動化、數字化等為基礎的智能化制造將成為行業的新標準。預計,2015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達1000億元,其中對智能化制造方面的投入將高達300億元。這將使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整體智能化制造水平在十二五末邁上一個新臺階。
第三、信息化制造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與制造業不斷深度融合,一種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新工業革命--工業4.0正在到來,也就是我們說的信息化制造。在未來的智能工廠中,工廠里所有的加工設備、原材料、運輸車輛、裝料機器人都裝有前文提到的那個cps,都是'能說話,會思考'的。
第四、兩極化發展
一方面隨著我國在能源、風電以及核電等新領域開發的不斷深入,大型化的工程機械設備收到熱捧,從2014年上海寶馬展各家推出的新款設備我們似乎也有所察覺,從履帶到礦山等,不僅充分證明了我國國內工程機械企業先進的技術水平和制造能力外,還進一步增強了我國在國際市場大型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第五、一機多用
一機多用,作業功能多元化是近年來工程機械裝備出現的一個新技術特點,也將是未來工程機械裝備制造發展的一個大趨勢。多功能作業裝置改變了單一作業功能,推動這一發展的因素首先源于液壓技術的發展,通過對液壓系統的合理設計,使得工程裝置能夠完成多種作業功能。其次快速可更換鏈接裝置的誕生,安裝在工作裝置上的液壓快速可更換連機器,能在作業現場完成各種附屬作業裝置的快速裝卸及液壓的自動鏈接,使得更換附屬作業裝置的工作在司機室通過操縱手柄即可快速完成。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