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日,黃河流域生產全程機械化采收現場觀摩會在河北省南宮市召開,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領導,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機化研究所有關專家,河北省農業廳及相關處室領導,河北農業大學有關專家,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及相關處室領導、專家,河北省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總站,河北省各市農機推廣站領導,站負責人,北京、天津農機推廣部門代表,邢臺市人民政府及農業局領導、技術人員、植棉大戶、農機大戶等200余人參加了此次觀摩會,觀摩會由河北省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總站站長史家益主持。
南宮市200畝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由農業農村部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指導組與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河北省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總站、河北省棉花研究所、南宮市農業部門共同建立的黃河流域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以下簡稱:共建基地),共建基地由陳學庚院士指導,借鑒了新疆建設兵團植棉經驗采用激光整平土地、機械化深松整地、衛星導航施肥與膜上打孔播種、膜下滴灌等新技術來提高棉花的品質與產量、全面提升棉花全程機械化水平、提高棉花生產效益。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在2018年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創新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對河北省、山東省協同共建示范基地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部總站、棉花專家組與河北省、山東省建立的示范基地預計示范點籽棉每畝增產30%以上,標志著黃淮海流域棉花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說,借助推廣之“力”,推進全程機械化之“技”,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產能提升、有效供給。
在觀摩會上,河北農業大學副校長馬峙英、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研究所所長林永增分別分享了機采棉選種和技術方面的經驗,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耿軍義介紹了棉花品種,河北省棉花產業體系全程機械化崗位專家王建合研究員介紹了共建基地的機具配套情況。
隨后,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理局局長戎美瑞宣布觀摩會正式開始。一臺凱斯2555(cpx420)采棉機以及一臺由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的4mz-3式輕型采棉機開始了現場作業。與會觀眾在觀摩了適宜機器采摘的棉花新品種后,對南宮共建基地所選品種的結鈴性、豐產性給予了高度評價。在收獲演示后,現場還進行了秸稈還田與秸稈回收演示。
此次棉花機械化采收觀摩會的召開,標志著共建基地第一年田間試驗示范階段的圓滿成功。2018年共建基地的建設從調研選址到機械化收獲、秸稈還田,歷經了機械化耕整地與衛星導航播種、中期視察推進、田間測產、機械化噴灑脫葉催熟劑,以及生長期的灌溉、化控、打頂等各項環節。在引進新疆先進的棉花種植技術的過程中,共建基地遇到了氣候環境不同、種植模式不適應、機具配套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在陳學庚院士及專家組的指導下,河北省相關專家共克時艱、因地制宜,共建基地最終測產畝產籽棉達364.8公斤,比原定目標320公斤籽棉多出了44.8公斤,贏得了專家們的一致認可,為引進吸收新疆成熟的全程機械化植棉模式,形成一套適合于河北地區,可復制、可推廣的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8年3月9日,農業農村部農機推廣總站涂志強站長來到南宮調研選址
4月28日,共建基地進行播種
7月30日,黃流域棉全程機械化推進會召開
9月22日,共建基地進行測產
9月28日,噴灑脫葉催熟劑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