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午,上海市寶山區豐翔路1258號翁牌冷藏實業有限公司發生液氨泄漏事故。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15人死亡,25人受傷。
9月1日,上海市翁牌冷藏實業有限公司&ldquo8·31&rdquo重大事故原因被初步認定,系生產廠房內液氨管路系統管帽脫落,引起液氨泄漏,導致企業操作人員傷亡。
此次重大傷亡事故再次將液氨這種化學品推進公眾視野
6月3日,吉林省長春市德惠市的吉林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主廠房發生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傷,17234平方米主廠房及主廠房內生產設備被損毀,直接經濟損失1.82億元。事故調查報告披露,事故原因是寶源豐公司主廠房一車間女更衣室西面和毗連的二車間配電室的上部電氣線路短路,引燃周圍可燃物。當火勢蔓延到氨設備和氨管道區域,燃燒產生的高溫導致氨設備和氨管道發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氣泄漏,介入了燃燒。
氨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物質,&ldquo威力&rdquo如此之大?
上海市安監局危化處處長熊偉國介紹,氨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為運輸及儲存便利,通常將氣態的氨氣通過加壓或冷卻得到液態氨。液氨在工業上應用廣泛,可起殺菌和降溫制冷作用。由于液氨具有腐蝕性且容易揮發,所以其化學事故的發生率較高。急性吸入氨中毒的發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閥門爆裂等造成。嚴重吸入中毒可造成氣管阻塞,引起窒息。
而除了液氨外,還有不少危險化學品被用于生產。不幸的是,這些危險化學品都引發了安全事故:6月23日10時45分,上海華誼丙烯酸有限公司丙二車間反應器發生異常,操作工立即采取手動聯鎖、緊急停車、切斷進料。但11時左右,仍發生爆燃。13時50分,火被撲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6月24日14時15分,上海盛瀛化工有限公司發生爆燃事故,導致6人重傷。經初步了解:事故單位主要生產表面活性劑及環氧乙烷、丙烷、丙烯分裝。
危險化學品在生產過程中頻頻引發事故,不能不引起人們對危險化學物品監管的反思。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新建說,《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了企業應當針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制定應急預案。但從實際情況看,不少企業將風險應急預案變成了掛在墻上的&ldquo空文&rdquo,主要用于應付檢查。
&ldquo對于危險化學物品的管理,一方面在于企業的內部監管,另一方面是相關部門的外部監管。&rdquo王新建說,但從目前看,內部、外部監管都存在問題。從內部看,企業規章制度不健全,不舍得安全管理的投入從外部而言,負責危險化學品管理的部門包括質檢、工商等多個部門,互相之間信息溝通不暢,缺乏聯合執法的機制。
王新建認為,對危險化學物品,除了加強內外監管,企業有義務對員工進行安全培訓,了解如何安全操作,如何處置突發事故。
杜絕此類安全事故,除了加強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外,還需要加強安全生產監管。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莫紀宏認為,就目前安全生產領域的法律法規而言,安全生產法規定的安全生產主體過于集中,忽略了對社會安全生產,尤其是對公共安全負有主要責任的有關部門的責任,對此沒有作出明確界定。
&ldquo正確的做法是,應當由有關部門設定安全生產的標準,由政府部門來監管,由政府部門承擔制定規范、強化監管、加大保障力度等方面的義務。&rdquo莫紀宏說。
來源:慧聰塑料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