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國際風能展期間,舉行了隆重的頒證儀式。儀式上,上海電氣海上6.x-172機組、陸上2.5-135/140機組獲得了權威認證機構cqc頒發的設計認證,“風云系統”獲得了cqc頒發的風電場智慧運行平臺服務能力證書。這也使得“風云系統”成為了全國首家獲得權威認證的風電場智慧運行服務平臺。
頒證儀式現場
本屆風能展的主題是“迎接平價新時代,拓寬發展新空間”,在平價上網的時代背景影響下,風電后服務的價值也日益凸顯。大數據、智能化、數字化成為本次風能大會的一個鮮明亮點。上海電氣致力于打造全球領先的風電全生命周期服務商,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lcoe最優的整體解決方案。“風云系統”是上海電氣采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結合多年技術積淀打造的一套風電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平臺。
繆駿在cto論壇作“智慧從何而來”主題演講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副總裁繆駿在cto論壇上講道,風電智慧化技術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是經典控制論,從預測、感知到數據傳輸,到最后的運算,到反饋,在那個階段我們發展出了風機先天的具有自動控制的意識,這已經是比其他絕大部分傳統的設備先進了一大步。第二個階段是基于數字化產業和大數據分析,數據處理的能力,大數據、云計算都是蓬勃發展。第三個階段是處于初期或者是即將邁入的人工智能階段。人工智能首先要有自學習能力,實際上如果談到智慧化不光要學習,還要在學習的基礎上面自己去判斷做決策。
上海電氣風電數字化、智慧化已歷經多年,始終堅持一個出發點:市場上客戶需要什么?根據市場客戶需求提出相應的技術解決方案,通過新的技術手段去將客戶的傳統手段難以解決的問題解決。上海電氣在不斷尋求一些新型技術綜合的解決方案,包括構建一級化的平臺,并且實施快速落地。主要從三個層面來看, 2013年上海電氣自主開發了第一款scada系統,逐步升級到運維管理系統,直到2015年提出了風云1.0,后面在上面不斷進行演進,直到今年2018年上半年在上海總部整個iwind數據中心進行啟用。同時在這次展會上面也提出了風云2.0,是在初代產品上進行了全新的升級換代。風電場的全生命周期跟數字化進行深度的融合,從產業鏈的前端一直到末端,都相應的進行了數字化產品的開發和配套,包括風電場的投資解決方案,包括生產安裝過程,風電場投資解決、生產安裝過程、運維服務等等。
風云系統作為上海電氣自主研發的一款基礎工業互聯網的運維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面上海電氣疊加了不少的微服務,通過手機app呈現給客戶和受眾,在手機端也會開發不同小軟件、小程序。
今年上海電氣風電推出的風云系統新服務里, 3d的應用是一個亮點,它使得中國風電開發運維進入了3d時代。3d作為一種可視化的工具,能夠將紛繁復雜的信息以比較簡單的形式呈現在工程師或者決策者的眼前。在這幅圖上疊加了諸多信息和要素,包括地形識別、機型、交通運輸等。虛擬風場3d的展示將實景化進行了三維處理,同時可以對機組內部、基于風機結構、基于各個零部件透射進去。原來故障的進入點看到是非常死板的一串故障代碼,現在可以使得大家非常直觀看到這些部件哪里出了問題、具體處于哪個位置、大概什么問題。
整個風云2.0分多個不同的協同平臺。比如海上運維調度平臺,可以將包括天氣、風浪所有的信息集成在一起,根據此前運維的航跡、洋流氣象信息不斷學習,迭代訓練,將可以排出非常合理的、甚至比人工排出來更好船舶排程計劃。比如基于可靠性一體化的設計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面集成了所有相關的數據,無論是部件、風場,還是風機機組的可靠性數據,并通過數據分析、統計手段反饋出來。它一方面可以給風場的可靠性、可利用性提供指導方向,另一方面給設計人員提供了進一步改進機組的方向。
來源:北極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