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經濟報訊(記者張晨暄報道)荒漠治理機器人艙布置在沙漠中,機器人艙中有4臺履帶式種植機器人,每個機器人負荷約為千克,配有太陽能電池板、可續航4小時……10月12日,在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新疆賽區)暨第五屆新疆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荒漠治理機器人項目引起了現場評委和觀眾的廣泛關注,并贏得了大賽二等獎。
荒漠治理機器人項目創始人王天尊今年33歲,是新疆天極造物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
憑借著在聯想北京有限公司、科沃斯機器人公司積累的豐富經驗,2016年,王天尊帶領著一支20余人的科研團隊開始為荒漠機器人的研發做前期準備。
談起研發荒漠種植機器人的初衷,王天尊說:“看到目前荒漠治理依舊采用人工加半機械化的工作方式,我們覺得應該在這方面能有所作為。”
王天尊團隊研發的荒漠治理機器人項目是一個集群化機器人,主要包含兩大硬件,分別是機器人艙和探索車。在具體的應用中,依賴于太陽能充電的機器人艙就等同于探索機車的“家”和“指揮中心”,機器人艙會對接衛星信號和機器人信號,并收集沙漠里種植、滴灌以及周邊環境的信息,確認情況良好后,便會派出探索車進行區域識別。
“一旦出現種植物不足、電力不足等情況,探索車會自動牽引種植機器人至機器人艙進行作物補充、充電等。”王天尊說,他們經過實地測算,一般情況下,一個人一天可以在荒漠中種植5畝植物,而他的集群機器人一小時就可以種植1畝,而機器人一天在荒漠中能運行8—10小時。
“荒漠地形復雜多變,收集數據則需要高度集中精力,既要注意機器人的運行速度,又要根據地形勘察播撒植物種子的情況,常常在烈日下暴曬,跟洗桑拿一樣。”王天尊說,“雖然研發過程復雜而又艱辛,但自己和團隊成員都滿腔熱情地在荒漠里進行測試,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借助荒漠治理機器人讓綠色鋪滿新疆荒漠。”
就在一個月前,王天尊的團隊與阿勒泰地區福海縣簽訂了占地畝的試驗田。他說,團隊計劃通過種植紫花苜蓿、梭梭、紅柳等耐旱植物,首先對荒漠化土地進行生態修復,3年后再開發林業經濟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我們已和阿勒泰地區林業局簽訂了20萬畝的荒漠治理合同。待時機成熟后,我們還計劃把荒漠治理機器人推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荒漠地區,讓那里的荒漠也綠起來。”王天尊說。
來源:央廣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