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已經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重要切入點。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發展勢頭迅猛。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工業機器人尤為突出
2013-2017年,中國機器人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規模增速均在15%以上,2017年規模為69.4億美元,預計到2018年將達到87.4億美元,2013-2018年的平均增長率達到29.7%。其中,工業機器人62.3億美元,在中國機器人市場上占最大比重約為71%;服務機器人18.4億美元,占比為21%;特種機器人6.7億美元,比重為8%。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特征分析——
我國機器人產業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逐步成熟。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總體向好,區域產業發展錯位競爭和后發優勢并存,特色園區與骨干企業合理推動產業集聚,應用場景逐漸向新興領域加快延伸,多元應用催生細分市場“小巨人”企業出現,技術服務平臺推動產業雙創建設加快,智能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擴張。
一、區域產業錯位競爭態勢與后發態勢競爭優勢并存
國內主要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域結合各自資源稟賦,在經濟發展水平、工業基礎、市場成熟度與人才環境等關鍵因素的推動影響下,形成了錯位競爭的典型特征。長三角地區作為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高地,形成了國內相對完備的機器人產業鏈;珠三角地區依托區域內良好的應用市場基礎,重點發展機器人系統集成業務,多領域細分行業應用驅動機器人產業發展;京津冀地區人才活躍程度、政策支撐力度與金融環境激勵較好,智能機器人創新生態優勢較為突出;東北地區依然保持了工業及特種機器人的優勢發展地位,產業鏈較為完備,目前重點打造工業與特種機器人產業集群;中部地區擁有一批國內知名的機器人特色企業,著重建設規?;a基地;西部地區重點引進海內外機器人龍頭企業,帶動本地眾多中小機器人初創企業快速成長。
二、新興園區和特色骨干企業加快推動產業集聚
當前,以園區和龍頭企業為依托合理推動形成的產業集聚,已經成為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特征。各地地方政府圍繞本體制造、系統集成、零部件生產等機器人產業鏈核心環節,主導建設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與特色小鎮。同時,國內外機器人龍頭企業與知名研究機構紛紛通過平臺整合方法培育孵化小型機器人企業和初創公司,創造了大型企業、科研院所與地方政府技術與經濟緊密結合、聯動發展的成功范例。
三、應用場景不斷由傳統領域向新興領域延伸
近年來,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已經由汽車、電子、食品包裝等傳統領域逐漸向新能源電池、環保設備、高端裝備、生活用品、倉儲物流、線路巡檢等新興領域加快布局,帶動相關產業加速發展。同時,各地機器人企業解決方案也由傳統的汽車及3c設備制造逐步向新興領域和行業加快延伸,大幅提高了產品生產質量與服務管理水平,加速“機器換人”進程。
四、多元化應用催生細分市場出現“小巨人”企業
目前,在城市地下管道檢查、電纜線路巡檢、手機顯示屏玻璃蓋板瑕疵檢測等諸多領域,涌現出一批業務水平較高、貼合行業實際、應用方案成熟的中小型機器人企業,憑借專業化和精品化產品服務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建立起較為成熟的產品線條與供應體系,迅速占領相當部分市場份額,成為了該領域內的“小巨人”企業。“小巨人”機器人企業的出現有利于推動機器人技術在細分行業的迅速普及,但從長期來看,“小巨人”企業后期發展情況以及未來對產業的拉動作用有待觀察。
五、領軍企業積極打造技術服務共享平臺
目前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項目創新與團隊創新需求旺盛,亟待構建“創新-創業-產業”聯動循環、交互影響的產業發展機制。一些已經擁有技術研發積累和成果轉化經驗的國內機器人領軍企業與知名科研機構,積極建立包括政策引導、技術共享、渠道支持、風險共擔等創新創業扶持機制,重點加強技術服務、生產服務和市場服務功能。技術服務共享平臺的構建有助于打通機器人產業發展中技術研發與產業之間的關鍵閉環路徑,培育相當規模的機器人產業發展集群,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和產業新業態。
六、企業成長受資本杠桿的收益性與風險性疊加影響
機器人產業資本杠桿的運用打破了原有制造業普遍遵循的“技術-產品-市場-收益”單向線性傳導運作邏輯,與技術市場和市場聯動影響推動產業深層次跨越式發展。在收益方面,大部分企業經歷了前期若干輪融資之后,在充分保證其市場運營和人員團隊穩定性的基礎上,技術研發進程明顯加快。在風險方面,機器人資本市場繁榮的背后也存在一定的隱患,部分機器人企業產品本身沒有多少利潤可談,卻憑借資本市場對目前投資創業風口的追捧不斷獲得融資,加大了投資回收風險。
七、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重研發輕應用的現象仍然存在
工業機器人作為技術集成度高、應用環境復雜、操作維護較為專業的高端裝備,有著多層次的人才需求。近年來,國內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機器人技術研究與本體研制方向的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在硬件基礎和技術水平上取得了顯著提升,但現場調試、維護操作與運行管理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依然有所欠缺。目前我國機器人應用人才缺口為20萬人左右,且每年仍以20%-30%的速度增長。當前,在中部、西部等地區已經出現一批政府與高校、研究機構共建的機器人應用工程師培訓中心,在政府主導、校企聯動的機器人應用人才培養方式上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實踐。
八、智能機器人功能及種類日漸豐富打造產業新增長點
近年來,以語音識別、視覺檢測、多模態人機交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賦予機器人不同程度的類人智能,可實現“感知-決策-行為-反饋”的閉環工作流程,協助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智能時代的加速來臨,在多科學領域前沿技術的交叉融合作用下,智能機器人不斷衍生進化出復雜功能和新型功能,應用領域持續拓寬,激發了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形成機器人產業新興增長點,為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另辟蹊徑、換道超車提供了充足動能。預計2020年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規模將達到25億美元,市場將會長期保持放量姿態。
我國機器人產業目前雖發展總體向好,但同時也應注意到,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仍存在諸如圍繞系統集成的價格競爭較為普遍,自主品牌發展面臨性價比與資金供應的現實挑戰,資本的收益性與風險性并存,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重研發輕應用等問題,需要行業從業者與主管部門高度重視。
以上數據分析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