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江蘇省研究生無人機科研創新實踐大賽今天(10月20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舉辦,吸引了南航、南理工、南郵、蘇大等共計12所高校、26支團隊、近140名研究生參賽。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此視頻)
體現我省研究生科研水平
在空中物流比賽中,要求無人機全程自主飛行,完成貨物投放并返回。參賽選手需全程將無人機定在5米高的空中飛行,裝載2斤重的貨物,在兩個預設點準確投放,并按既定路線,安全降落至原出發點。為了能讓物品精準投遞在指定區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研二學生房德國和團隊成員,選用rtk實時動態定位系統,取代市場主流無人機使用的gps定位系統,研發出一款高精度投放物品的碳纖維無人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房德國表示,“如果我們使用rtk的話,它的投放誤差可能在10厘米左右,它的精度要提高很多。”
空中追蹤比賽,要求飛機自主識別顏色并跟隨飛行。該項目考察無人機智能識別能力,從起飛到降落,自主識別特定的顏色并完成護航任務,是智能飛機區別于普通無人機的亮點所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隊伍花了近3個月的時間優化算法,使無人機能夠迅速追蹤目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王順章告訴記者,“無人機的東西都是我們自己買回來,自己組裝。它可以加人臉識別,識別到你這張臉,就一直跟著你。”
多學科交叉 未來新興產業
與一般無人機比賽不同的是,本次比賽使用的無人機并非市場上的商業無人機,全都是開源飛控或自主研發飛控的無人機。空中物流、障礙規避、空中追逐三個項目,分別對應于目前熱門的空中快遞物流、農業等領域的精準作業、自然災害中的空中搜救。參賽隊伍專業涵蓋了控制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電子與信息通信,導航與制導、氣象學、建筑與土木工程等近二十個專業,充分展現了無人機領域這一多學科交叉的特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王偉說,“目前社會上的無人機在導航上主要依靠gps,這是最通用的導航算法。本次大賽很多研發團隊使用視覺、微波雷達、激光、超聲波,各種傳感器來實現復雜環境的導航,用來避障、跟蹤、追尋,希望給企業帶來新的視點,帶來新的產品的方向。”
民用無人機制造業是近幾年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江蘇將其列為“十三五”重點發展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更多精彩視頻請觀看10月20日江蘇教育頻道21:30分播出的《江蘇教育新聞》。
來源:荔枝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