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的主要用途在紡織行業(yè),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px對我們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我國是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國,對原料聚酯的需求非常大,進而對其上游產業(yè)px需求也非常大。近十多年,px需求的持續(xù)增長,導致了px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加,進口依存度從1997年的15.6%升至2012年的44%,但仍面臨供應缺口不斷增大的現狀。
但是,目前國內px項目投資和建設面臨著來自項目落地處民眾的巨大阻力,面臨著無處落地的尷尬處境。如何改變這種雙輸的局面?
px的主要用途在紡織行業(yè),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px對我們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px產業(yè)本身的發(fā)展會受到上下游的影響,尤其是下游需求的影響。我國是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國,對原料聚酯的需求非常大,進而對聚酯的上游產業(yè)px需求也非常大。近十多年,px需求的持續(xù)增長,導致了px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加,進口依存度從1997年的15.6%升至2012年的44%。2013年上半年,國內px進口總量達到438.90萬噸,較2012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漲,幅度達到48%。
如果國內新增px產能跟不上需求的增長,對外依存度會進一步增大,再加上已投產生產裝置的定期檢修等多方面因素,px的國內供應缺口增大。由于我國巨大的需求量,隨之而來的就是對國內終端消費品和進口px價格的壓力。只有提高自給率,才能改變高價進口的局面,國內相應產業(yè)鏈上企業(yè)的生產成本才能降低,以維持穩(wěn)定的國內價格。
但是,目前國內px項目投資和建設面臨著來自項目落地處民眾的巨大阻力。從2007年廈門px事件開始,到2011年大連福佳px事件、2012年寧波px事件、2013年昆明px事件,已經上馬的項目都被迫遷址或者停工,尚未開始建設的項目也由于民眾壓力而中止。這種雙輸的局面是誰都不愿意看到的,要改變px項目的尷尬遭遇,最主要還在于改變民眾對px項目的理解,因為問題的根源或許不在px項目本身,而在于有效溝通。
民眾反對px項目落地的主要原因是擔心對自身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消除的。一方面,px的毒性和汽油、柴油基本上在同一類級,而且現代化技術使得px項目的危險系數也很低。一個規(guī)范的px項目一般安全性很高,污染也比較小,并沒有證據表明其有致癌、致畸性。px項目與居民區(qū)的距離也沒有要求達到所謂的100公里,發(fā)達國家或地區(qū)的很多px項目就被批準建設在市區(qū)附近。如,埃克森美孚在裕廊的px裝置離新加坡本島居民區(qū)只有2-3公里;而日本、韓國的px工廠有的距離居民區(qū)也只有10公里。
另一方面,雖然和其他化工產品的生產類似,px低污染并不代表px項目沒有風險,但這種風險是可預知、可預防和可控制的。問題的關鍵是要讓國內的民眾相信,政府和企業(yè)有能力控制這種風險。而恰恰是這種信任的缺失,才導致了我國px項目在國內處處受阻。
因此,這種不信任產生的根源還在于政府和企業(yè)。由于px項目能夠給地方經濟帶來巨大的拉動效應,有的地方政府急于引進項目,在缺乏嚴格的項目論證、環(huán)境評估或規(guī)劃評估的情況下立項;有的即使通過了各項審批,卻有意或無意忽略了與最大的利益相關方&mdash&mdash&mdash周邊民眾的有效溝通。在關乎自己生存環(huán)境權利的問題上,民眾少有渠道參與決策,有的項目甚至連起碼的知情權都沒有。在這種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情況下,對環(huán)境問題敏感的民眾就容易產生群體性甚至不太理性的行為。而此時的政府迫于壓力無奈承諾px項目下馬,這又進一步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當其他地方的民眾也紛紛效仿時,我國px項目就幾乎無處落地了。
px項目的遭遇提醒政府和企業(yè),不能低估公眾的呼聲,不能再按照過去的老辦法辦事。要化解目前信任危機,為px項目乃至其他化工項目創(chuàng)造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政府和企業(yè)都要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做出真正的努力和真誠的改變。
其一,地方政府要改變過去&ldquo關起門來&rdquo的決策思維,尤其是涉及到環(huán)境民生等公共利益的問題,公眾要有機會參與決策過程。這樣不僅有利于防止權力尋租,而且由于事前有了公眾的參與,可以很大程度避免事中和事后的集體反對,提高決策和行政效率,當然也降低了投資風險和成本。
其二,政府要擔負起監(jiān)管的責任。監(jiān)管包括進入門檻、過程監(jiān)管、事后處理三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到位。一是法律法規(guī)要健全,特別是安全和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投入要求要盡可能提高,項目審批流程中要嚴格環(huán)境評估的內容。二是監(jiān)管的執(zhí)行要有力,不能規(guī)定得好,實際操作就走樣。三是要重視事后的處罰,一旦發(fā)生安全事故或者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對相應的責任方要有嚴厲的處罰機制。只有監(jiān)管嚴格,安全和環(huán)保才能夠得到企業(yè)的重視,企業(yè)才會逐漸改變管理理念。雖然這些都會帶來成本,但肯定比px項目搬來搬去的成本要低得多。
其三,企業(yè)的社會責任要加強。短期看這可能會增長成本,但卻有利于企業(yè)的長期發(fā)展。在遵守法律法規(guī)的基礎上,企業(yè)應該更加積極地承擔社會責任。據了解,韓國的三星道達爾、s-oil,以及日本jx公司,在安全和環(huán)保投入方面,都制定了比國家標準更為嚴格的企業(yè)標準。在風險控制方面,也采取了超過法律要求的措施。比如三星道達爾公司對有害氣體采取強化10倍的處理方式;請第三方公司檢測公司排放的有害氣體,使數據更有公信力。正是因為企業(yè)的這些努力,公司的px項目才能和居民和平相處,當地民眾也少有抱怨。
其四,政府和企業(yè)都要重視和民眾的溝通,只有信息透明了才能消除懷疑和擔心。國內民眾關于px的認識有很多誤區(qū),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民眾科普知識欠缺,更重要的是信息不公開導致的對官方說法的不信任。因此,客觀真實地向民眾介紹px項目非常重要。不僅要說明px項目的好處,還要說明項目的風險、可能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以及企業(yè)的安全環(huán)境投入和防范措施,包括對臺風、海嘯等自然災害的預案。除此之外,還要建立事故公開機制。這方面,日本做得很好,發(fā)生小事故時,企業(yè)只會向一家相關媒體全面真實地通報事故情況,避免以訛傳訛;發(fā)生重大事故時,會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邀請多家媒體及時全面報道。只有透明運作才有可能消除民眾的疑慮,贏得信任。
最后,政府和企業(yè)對項目周邊的公眾要有利益補償機制。如果周邊的民眾覺得&ldquo利益是別人的,風險是自己的&rdquo,他們當然不愿意支持。另外,在我國,大型化工項目的建設往往會涉及征地拆遷這個敏感的話題,項目建設影響的不僅僅是當地居民生存的環(huán)境,還影響著他們的生計。如果政府急功近利,不處理好相關的利益關系,一開始就埋下隱患,px項目當然難逃無處落地的命運。
來源:慧聰化工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