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記者 郭立偉) 20日,山東中醫藥大學舉辦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人工智能分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暨首屆全國中醫藥院校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大賽,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藥院校、中醫藥科技企業30余家單位、余名專家、學者、學生參與。
據介紹,本次會議由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人工智能分會主辦,山東中醫藥大學承辦。第二屆中醫藥人工智能學術研討會,主要圍繞中醫藥物聯網與可穿戴設備,智能醫療與智能健康養老,中醫智能診療與醫療健康大數據分析等方面開展學術交流。
“企業命題組就是根據企業的需求來進行創作。”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人工智能分會會長胡孔法介紹,企業是根據市場需求命題,企業會根據成果注入資金,進行孵化。
中醫治病是非常個性化的,如何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呢?胡孔法介紹,不同的名老中醫針對相同的病癥,會有不同的診療方法,人工智能設備就是挖掘其中的規律和差異,將中醫學的精髓進一步發揚光大。
據了解,大賽舉辦之前,相關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布置了三個題目,包括中醫望聞問切設備數據的采集有效性和可靠性、如何進行智能分析好辨識,以及基層如何利用這些智能工具等。
在大賽上,有來自山東中醫藥大學的中醫舌診模型,有基于互聯網的實施智能心電圖診斷系統,還有零售平臺藥品自動分類系統。
另外,來自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團隊帶來“tcmi智能中診平臺——基于舌象識別技術的只能中醫診斷與輔助治療系統”,該校軟件工程專業學生孫琦介紹,這就是將中醫的“望聞問切”與人工智能相結合。
據介紹,患者拍攝舌頭照片后,上傳至app,后端通過計算,對舌象的信息進行反饋,給患者一個治療方案。比如,患者得了感冒后,可以根據舌象,來判斷是風寒還是風熱感冒,患者還可以輸入一些自己的癥狀,如頭暈目眩、流鼻涕等,從而讓遠程診療更加準確。
照片的拍攝受多種因素影響,會不會影響診斷結果?孫琦介紹,如果照片非常模糊,他們會在后臺返回照片,讓患者重新拍攝,而一般的照片都會經過他們的后臺進行處理。目前,該應用的診療還是基于后臺算法,下一步,還將計劃和醫院合作,從而更加完善功能和個性化需求。
來源:齊魯晚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