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白云機場引入用于導引乘客,阿里發布“太空梭”用于醫院投放藥品,日本運營機器人酒店,隨著越來越多的逐漸進入我們的視野,不由想象,在未來將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整體市場環境分析
一.全球整體市場快速增長,服務機器人迎來發展黃金時代
《 2017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指出,當前,全球規模持續擴大,工業、市場增速穩定,服務機器人增速突出。 預計 2018 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 298.2 億美元, 2013-2018 年的平均增長率約為 15.1%。其中,168.2 億美元,服務機器人 92.5 億美元,特種機器人 37.5 億美元。
二.新一代人工智能興起,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新機遇
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人工智能將刺激全球經濟增長 15.7 萬億美元。到 2030 年,人工智能將大量用于提高勞動生產率,消費者對技術產品的需求也將增加,全球 gdp 將增長 14% ,其中中國 gdp 增長 26% 。與此同時,依托人工智能技術,智能公共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正不斷拓展,帶動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高速增長。
科技部印發《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明確了要著力突破制約我國服務和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不斷推出更具應用價值和市場前景的產品,積極探索新的投融資模式和商業模式,努力打造若干龍頭企業,把服務機器人產業培育成我國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
三.人口老齡化加劇,催生服務機器人市場需求
中國 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達 16%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中國已然跨入了老齡化社會的門檻。最近發布的《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白皮書,表明中國官方已意識到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緊迫性。人口的快速老齡化,養老院緊張,老年人需要陪伴,可以預計,服務機器人將大量進入家庭,迎來服務機器人家庭化的浪潮。
四.巨頭紛紛競逐人工智能領域,智能服務機器人成為新焦點
谷歌相繼收購 schaft 、redwood robotics 、industrial perception 等 9 家機器人公司,在類人型機器人制造、人工智能、機器人協同等方面布局。不僅如此,谷歌還積極研發超快“量子計算機芯片”,使用亞原子粒子編碼數據,顯著提升計算速度,為機器人提供“智慧大腦”。
王石在 2016 年初公開場合發表言論:未來十年,萬科要做到 30% 的物業服務用機器人替代。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像安全檢查、訪客管理、保潔巡邏、設備檢查等多項物業服務都能用機器人完成,不僅提升了日常工作效率,也讓物業公司節省了成本。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在今年云棲大會上發布了天貓精靈太空蛋,不僅具備視覺技術,可以高效往返穿梭,還具備承重重 30 千克、避讓行人、上下電梯等能力,即將服務于雙十一前開業的未來酒店。投資阿里巴巴的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也將資金投入到機器人到物聯網的前沿技術中。
五.消費升級趨勢下,娛樂產業的爆發
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的壓力,更多的年輕人們將閑暇時間花在娛樂上,比如在周末住酒店旅游,短暫地逃離工作和熟悉的地方,與此同時,需要服務機器人幫助人們分擔家庭工作,解放人們去做喜歡的事情,隨之醞釀而生的將是廣大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例如家庭護理機器人、玩具機器人、安控機器人、清潔機器人都將是最為需要的。
從以上五個角度可以看出,無疑,服務機器人在各個領域都擁有著極為廣闊的市場前景,但現在還面臨著以下問題:
一.技術瓶頸
服務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包括人機交互、導航及路徑規劃、多機器人協調、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具體涉及語音、語義、處理器、算法、通訊、大數據、云聯網等,以實現服務機器人的自主性、適應性、智能型。另外,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包括資金、系統、應用層開發等。服務機器人目前還存在關鍵技術尚未突破的瓶頸。
比如,涉及到導航及路徑規劃的 slam 技術,slam 的數據來源于,而且越來越多的 slam 種類來源于多個傳感器融合,那么傳感器的質量對 slam 的效果影響很大。由于產品和硬件高度差異化,而 slam 相關技術的整合和優化又很復雜,導致算法和軟件高度碎片化,所以市場上目前還沒有一套通用普適的解決方案。slam 技術也只是一部分,后續還需要大量的用戶體驗功課。
目前行業內主流的方案有激光 slam 和視覺 slam,知名廠商有思嵐科技、小覓智能、云跡科技、鐳神智能、速騰聚創、愛啃蘿卜、usens凌感等。激光的 3d 導航方案成本高昂,大量商業化落地仍然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視覺 slam 主要通過攝像頭來采集信息,成本要比激光雷達低很多。目前主流的實現視覺 slam 方案主要分結構光,time-of-flight 和純雙目三類。雙目跟結構光一樣,都是使用三角測量法根據物體匹配點的視差反算物體距離,只是雙目是用自然光,而結構光是用主動光發射特定圖案的條紋或散斑。tof 是通過給目標連續發送光脈沖,然后用傳感器接收從物體返回的光,通過探測光脈沖的飛行(往返)時間來得到目標物距離。
曾經紅極一時的 kinect 1,2 代(現已停產)采用的是結構光和 tof,tof 和結構光都屬于主動光,容易受可見光和物體表面干擾,所以更適合室內和短距離的應用場景。純雙目的方案,在黑暗條件下不能夠識別無紋理的物體。
“視覺+結構光+慣性導航”融合的雙目方案效果更好
基于此,將雙目和結構光的優點結合起來,小覓智能采用的多傳感器融合的“視覺+結構光+慣性導航”的深度慣導相機方案成為國內外 200 家企業的首選,(ir)紅外主動光探測器可輔助機器人識別室內白墻和無紋理物體,克服了普通雙目不能識別無紋理物體的難題。室外工作時,識別距離可達到15米以上,非常適合服務機器人在夜間工作的場景。六軸傳感器(imu)的慣性導航又可為 vslam 的應用提供精動的云端互補數據,讓服務機器人在可在無紋理的物體(像是白墻)和全黑情況及室內外條件下使用,也更容易商業化落地。
二.情感
美劇西部世界里所探討的機器人是否應該擁有人類意識的問題,引起了很多人對機器人的思考。
西部世界 | 機器人是否應該擁有人類意識?
在一些地方,尤其是體驗為主的地方,比如酒店,餐廳,我們需要感受的是那種美好的服務和美食帶來的體驗,而服務型機器人在此刻只能作為一個輔助,做一些重復性勞動,無法代替人類傳達的情感,特別是一旦遇到特別的問題,機器人如果不能在極短時間內快速解決,就會影響整個消費的體驗,讓形式大于內容,不利于酒店或餐廳的長遠發展。
未來方向:產品差異化才能贏得市場
研究公司 idc 稱,ai 軟件,硬件和服務的潛在企業市場規模巨大:到 2021 年將達到約 580 億美元,而去年還只有 120 億美元。不得不說,在服務機器人領域還有很多市場空白,企業應該抓住消費者不同的需求,搶占市場先機,爭奪產品市場。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