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2018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開幕。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受邀出席并發表了主題為《駛向智能未來》的演講。
李彥宏闡述了百度在智能駕駛、無人車、車路協同等領域所取得的進展,他認為,開放、安全、政策、基礎設施將是影響智能駕駛產業未來發展的四大關鍵因素。而百度已經在這四個方面實現諸多創新突破,并且將與合作伙伴攜手共同推進更美好的智能未來加速到來。
作為百度人工智能布局的重點方向之一,百度apollo開放平臺的開放理念是一貫的,如今已經吸納了全球129家生態合作伙伴,聚合起一個涵蓋企業、政府、研究機構的汽車智能生態共同體。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這種開放生態發展模式迸發出了巨大的產業勢能,不斷有全新的智能駕駛“新物種”進入大眾生活之中。比如百度全球首款l4級別量產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已經量產下線,無人作業小車新石器ax1也已實現量產,接下來將在全球各地探索展開商業化運營。目前,百度已經獲得北京、上海、福建平潭、重慶路測牌照,率先在中國展開真實道路測試及示范運營。
在安全方面,在大力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同時,百度也在不斷確保ai技術的安全性及可控性。apollo從平臺開放到實現量產,為保證安全,新增了近50%的代碼。目前,“阿波龍”已經安全運行超過10000公里,服務人次過萬,打開了20多個落地場景,并且保持了0事故率的紀錄。
同時,今年9月百度宣布2018年底將正式開源apollo車路協同方案,向業界開放百度apollo在車路協同領域的技術和服務,構筑“人-車-路”全域數據感知的智能交通系統。隨著路側智能與車端智能相互補充,將真正規范道路規則,提升車輛行駛效率,并將意外風險降到最低,保證自動駕駛的安全性。
而在基礎設施領域,李彥宏提出,“基礎設施的改進是中國獨有的優勢。我們很多車都擁擠在大城市里,很多的成本可以通過路面的路測基礎設施改進,以此使我們自動駕駛的成本大幅度下降;這也能使我們現在那些沒有自動駕駛能力的車,也能夠在路上少擁堵一些時間,讓人們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和娛樂上。”
比如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每年因交通擁堵造成的損失大概要占它們gdp的5%,再比如,據統計,人們開車時間中約30%的時間是在找停車位,而智能信號燈、自動泊車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將極大地緩解這些情況。未來,隨著ai技術滲透到城市交通系統的不同環節,實現智能交通的整體升級和協同,將解決當下因為交通問題所造成的各種城市“痛點”,提升人們生活的幸福感。
其實,除了在智能交通領域,百度ai生態在智能語音領域也有相當深厚的積累,百度智能語音開放平臺dueros,其合作伙伴數量已經超過200家,并已經進入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車載、移動通訊等多個場景,搭載dueros落地的主控設備也已超過110多款,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智能語音交互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dueros、apollo的底層核心能力,百度大腦3.0已經開放超過120項領先的ai場景化能力與解決方案,持續降低ai應用門檻,為業務轉型升級的企業和開發者提供ai服務,與金融、零售、制造、交通、機器人、農業等行業深入融合,推動智能化變革。
來源:光明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