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在藏區,發改委仍是最忙的部門之一。見到李選印的時候,是一個周末,包括這位發改委書記在內,日喀則地區發改委各部門幾乎都在加班。
&ldquo工作量逐年加大,人手不夠&rdquo,他說。李是陜西人,進藏已經17年,即便如此,到了冬天的時候,對于這邊的氣候仍偶有不適應。
隨著國家和援藏省市對于西藏投入的逐年增多,當地經濟縱向來看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通道,謀發展和求穩定,成了每個藏區干部每天都在思考的事。作為西藏第二大地區日喀則的發改部門,更是如此。
發展最終要靠旅游
《21世紀》:作為后藏地區,也是西藏第二大地區,日喀則的產業結構是怎樣的?
李選印:日喀則是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它有發達的地方,也有落后的地方。從資源現狀來說,以日喀則為中心,年楚河谷部地帶農業比較發達,基礎也比較好;日喀則西部為珠峰,還有青藏高原,海拔都在4300米左右,自然環境比較惡劣,不適宜人類生存,以牧業為主;日喀則北部也是草場;南面是邊境線,與尼泊爾、不丹和印度接壤。日喀則目前來說有四大產業。農業、礦業、旅游業和邊境貿易,農業是首位產業。
《21世紀》:日喀則地區的礦產開發情況如何?
李選?。旱V產業在西藏是這幾年才興起的,國家把它作為礦產資源儲備基地,基本不允許開發,這幾年經過爭取,對一些比較成熟大礦進行有限制地開采。礦業開發不光是在日喀則,在西藏都是下一步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礦山開采對地方財政和群眾增收見效比較快,但西藏不會大規模的開采。西藏是大礦戰略,成熟一個開采一個,不會遍地開花,到處冒煙。日喀則地區來說,目前成熟的礦產開采有一個,鉛鋅礦和鐵礦的開采有幾個點,下一步會有一個儲藏量比較大,達到世界級的銅礦正在辦手續。
《21世紀》:處在后藏地區的日喀則坐擁珠峰等景點,并且擁有一千多公里的邊境線,在旅游和邊貿發展上有什么規劃?
李選?。何矣X得最終我們的展要靠旅游,西藏的旅游和其他地方相比,污染少、有獨特的景觀、空氣質量好、原生態,以前流行說&ldquo白天看寺廟,晚上睡大覺&rdquo說的是西藏的景觀不太豐富,現在在逐漸改善?;A設施跟不上、服務跟不上是我們主要的問題,而且西藏旅游(600749)成本太高,物價也高,季節性太強。
這邊的邊貿量不是很大,主要是和尼泊爾,而且貿易產品大多是比較低級的產品,主要集中在樟木口岸?,F在正在建設的吉隆口岸,將來要形成一個跨境的自由貿易區,那邊風景秀麗,將來就是邊貿和旅游融為一體的。吉隆口岸深入我國境內40多公里,尼泊爾那邊也30多公里,是一片非常大的開發區域,現在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中。
&ldquo在這里無怨無悔&rdquo
《21世紀》:國家和援藏省市每年對西藏有大量的投入,包括資金投入,這邊的經濟增長有沒有指標性的要求或是目標?
李選印:自治區政府提出了經濟年增速達到兩位數的目標,可是西藏經濟增長主要是靠國家投資拉動的。
目前本級財政支出占西藏總支出只有7%,國家給西藏的投資占到了92%多,日喀則地區去年的財政收入是5.6億,靠自身是很難發展的,必須靠中央的投資和援藏。國家投資西藏這幾年是逐步增長的,項目投資基本上每年增長13%,有些地方要多一些,平均下來在15%以上。
《21世紀》:地區的發展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怎樣的投入?
李選?。哼@邊基礎設施需要大量投入,藏東能源發展比較好,后藏地區還是有一定的問題,還有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急缺,所以這幾年援藏的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增大,也是一個補充。
這邊總的來講還是相對落后,生產成本、動植物的生長周期、加工配套技術都限制了經濟的發展速度,到了冬天,基本上老百姓的生產都停滯了,所以從眼前和長遠來講,西藏的發展還是要靠投資。
《21世紀》:在藏工作17年,你的感受是什么?
李選?。哼@里人與人之間比較簡單、和諧,不像外面那么勾心斗角。我們的干部來自五湖四海,發改委的職員就來自全國大半省份,而且這邊辦啥事情也不會&ldquo臉難看、門難進&rdquo,干群關系還是比較好的。
我在這里應該說還是無怨無悔,第一組織安排的工作可以做好,第二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艱苦環境也是對人閱歷的一種豐富,在內地遇不到的事情在這里會遇到,在內地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下,可能只對一個領域比較熟悉,在這里每個干部接觸的面多,綜合性的問題比較了解。
這幾年西藏的干部壓力大,不過,最大的問題是,到了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往往上有老下有小,都在內地,很難顧全。
來源:鋼聯資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