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優中國區總經理韓旭先生作為人工智能缺陷檢測領域的領導者,榮登《機器視覺》雜志封面,解讀了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的未來之路。
韓旭,數優(蘇州)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畢業于韓國最高學府首爾國立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在校期間參與過院校科研項目以及三星電子科研項目,隨后加入韓國現代重工集團并參與過眾多工業項目,之后又在科技領域自主創業完成了由工程師到綜合領導人的蛻變,隨后加入數優并帶領數優進入中國市場,短短1年時間,他帶領團隊完成了眾多行業第一,全國第一家人工智能光伏el檢測產線,全國第一家人工智能電池檢測產線,全國第一家人工智能手機整機外觀全檢產線……
如今,在韓旭先生的帶領下,數優從醫療,手機零部件,汽車零部件,半導體,display,焊接工藝,甚至到航空國防等領域皆完成了在中國市場的商業布局。帶著幾分驚喜,幾分好奇,記者與數優中國區的掌舵人韓旭先生一起來探討一下人工智能在機器視覺領域的問題和未來。
記者:韓先生畢業于韓國最高學府,又有過多次創業經歷,您是出于怎樣的考慮來到數優中國區的呢?
韓旭: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經朋友的引薦得知了數優,數優是一家專業從事機器視覺領域的人工智能缺陷檢測研究的公司,在韓國人工智能領域居于領先地位,在國際上多次獲得獎項,與三星集團、lg電子、現代集團、kolon、posco這些知名企業有深度合作,又有諸多首爾大學校友研發人員,因為自己也是計算機工科出身,立刻被數優的產品和研發能力所吸引。而且相比民用人工智能,我深知工業人工智能意義更加巨大,正如比爾蓋茨所說:“在今天,如果尋找和當年那場數字革命一樣能夠對世界帶來巨大影響的機會,我第一個考慮的就是人工智能。”所以我毅然加入數優,在這次人工智能革命中決定做一個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
記者:數優在中國經歷了短短的1年時間,工作順利嗎?達到了公司的預想嗎?
韓旭:初來中國,真的是兩眼一抹黑。從政府對接、公司注冊、團隊建立、市場推廣、項目落地,從無到有,中間確實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特別是當時國內企業對于人工智能的認知不夠,前期推廣比較困難,國內銷售模式的摸索,培養市場以及本土化是打入中國市場最艱難的一仗。
目前經過一年的發展,已初步達到預期,在光伏、電子、軍工,display,手機零部件,半導體,汽車零部件、醫療等領域均在實際產線落地運作并受到客戶的一致認可。從珠三角、長三角到北方地區,客戶已經遍布全國,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最艱難的起跑階段,但是工業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們還將砥礪前行。
記者:“人工智能”這個詞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但在我們機器視覺行業里,真正意味著什么?
來源:中國經營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