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許多煤炭企業積極實踐“一帶一路”倡議,紛紛“走出去”到國外開發煤炭資源。在9月26日召開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平臺第三屆論壇上,中國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煤炭戰略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吳立新表示,在仍需要煤炭作為重要能源支撐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利用我國先進的開發利用技術和理念,提高這些國家煤炭的開發利用水平,是實現煤炭這種傳統能源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在該論壇上發布的《中國高耗能行業“一帶一路”綠色產能合作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出,建立煤炭企業“一帶一路”綠色合作評價指標體系,為我國政府制定相關政策、行業協會提供相關服務,提供重要參考指標。
煤企“走出去”實現跨越式發展
從上世紀80年代,我國煤炭企業開始跨國煤礦項目投資,到今天煤炭企業大規模、全方位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三十多年間,我國煤炭企業“走出去”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報告》指出,據初步統計,截至2014年,我國在國外的煤炭資源開發項目有65個,涉及投資金額70多億美元,控制的煤炭資源量在400億噸以上。
煤炭企業實施“一帶一路”倡議需要具備較強的資金和抵抗風險能力。《報告》分析,我國煤炭企業“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主體主要以大型央企、國企為主。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民營企業也在不斷加大海外煤炭資源開發力度,但是企業與項目數量相對較少,國企仍是我國煤炭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力量。
據悉,煤炭行業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初期,主要選取亞洲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孟加拉國、菲律賓等國家。近年來,隨著我國煤炭科技的進步、煤炭企業自身實力的不斷增強,煤炭企業開始將投資目標轉向煤炭資源較為豐富、經濟發展較好的發達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報告》指出,目前我國煤炭企業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的區域基本已覆蓋世界主要煤炭生產國和地區。從上世紀80年代,我國煤炭企業開始跨國煤礦項目投資,到今天煤炭企業大規模、全方位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三十多年間,我國煤炭企業“走出去”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報告》指出,據初步統計,截至2014年,我國在國外的煤炭資源開發項目有65個,涉及投資金額70多億美元,控制的煤炭資源量在400億噸以上。
據悉,煤炭行業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初期,主要選取亞洲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孟加拉國、菲律賓等國家。近年來,隨著我國煤炭科技的進步、煤炭企業自身實力的不斷增強,煤炭企業開始將投資目標轉向煤炭資源較為豐富、經濟發展較好的發達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報告》指出,目前我國煤炭企業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的區域基本已覆蓋世界主要煤炭生產國和地區。
煤企先進技術在海外落地生根
我國煤炭企業主要通過投資開發海外資源、技術裝備輸出、資源勘探國際合作、承包工程及勞務輸出等方式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報告》稱,在統計的65個國外煤炭投資項目中,煤炭資源開發類項目32個,較大規模的勘探類項目6個;工程承包、合同生產、技術輸出類項目2個,涉及投資金額70多億美元,煤炭資源量400億噸以上。此外,我國煤炭企業在立足煤炭產業發展的同時,不斷延伸產業鏈,建立多元化發展格局。例如國家能源集團在蒙古國投資鐵路項目,山東能源棗莊礦業在泰國投資新建橡膠項目。
煤炭企業還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和裝備推廣到國外的煤炭開采、利用行業中,幫助國外產煤國家提高科技水平。例如,國家能源集團根據印尼當地褐煤特點,對煤干燥技術進行改造,將幾乎無法利用的劣質煤就地轉化成電力,為印尼南蘇地區大量劣質褐煤的利用創造了條件,對當地的示范影響意義重大。
在海外工程承包中,我國煤炭企業也取得了一定成績。2014年,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承擔了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沙爾貢煤炭開放股份公司 “90萬噸/年沙爾貢煤礦技術改造工程”epc總承包項 目,成為該集團承擔的第一個海外井工礦epc總承包項目。沙爾貢井工礦通過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可將其年產量由5萬噸提升至90萬噸。吳立新表示,同樣開發一個煤礦,資金投入產出比大大增加,對生態的影響和環境的影響都是單位產能比較大的降低,也帶動了該國生態環境修復技術產業的發展。
煤炭綠色產能合作前景看好
結合世界能源經濟發展趨勢,發展實體經濟,以國外煤炭相關經營實體為對象,在綜合考慮研究目標國的政治、法律、經濟及技術環境、資源環境、產業配套能力及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影響因素下,《報告》建議,2018年以及今后一段時間,我國煤炭企業可以通過購買煤炭資源、獲取煤炭勘探權或開采權等方式加強與發達國家的煤炭開發力度,從而獲取稀缺煤種資源。
從世界煤炭貿易格局來看,《報告》提出,應重點關注以印尼為核心的煤炭出口國,并將印度等潛在煤炭需求增長國設定為未來國際煤炭貿易的主要目標市場,關注南非等煤炭資源勘探程度相對較低、煤炭開發需求大、技術水平低、本國資金短缺且易于接受外來投資、經驗和相關基礎設施比較落后的國家和地區。獲取海外資源的同時,參與全球煤炭市場貿易的分工體系,逐步擴大世界煤炭市場份額。同時,可以通過發展煤電等綠色下游產業,在當地以發展煤炭綠色清潔加工利用產業等方式,帶動當地上游煤炭產業發展,促進綠色貿易、綠色供應鏈、環境保護產品與服務等相關合作。
“一帶一路”沿線及相關國家多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普遍處于經濟上升時期,基礎建設、電力缺口巨大,煤炭需求旺盛。《報告》建議,我國企業在合作中應基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際需求,依照煤炭行業“一帶一路”發展綠色指標體系,評估風險和收益,增強項目成功和持續開展的保障,發揮我國煤炭行業綠色采礦、綜合治理、技術設備等方面的優勢,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綠色煤炭和產業發展。
來源:國家能源報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