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振興。沈陽市鐵西區與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后,將轉型升級和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發展之本、成長之基。
■綠色崛起。通過在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特色的東北首個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ldquo東方魯爾&rdquo正創新探索從傳統工業到新型工業的歷史跨越,生動演繹從&ldquo生態赤字&rdquo到&ldquo生態紅利&rdquo的本質轉變&mdash&mdash
核心提示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黨的十八大首次將&ldquo生態文明建設&rdquo寫入黨章,政府工作報告也首次明確細化空氣質量目標,從國家層面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由此可見。
作為遼寧打造生態省、沈陽打造生態市和環境建設樣板城的重點工程,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納入區域&ldquo十二五&rdquo規劃,舉全區之力推進落實。
一條生態命脈貫穿十年崛起征程。
在實現從東北現象典型代表到東北第一經濟強區艱辛跨越的同時,鐵西非但沒有留下發展的&ldquo生態赤字&rdquo,反而實現了&ldquo生態紅利&rdquo的持續釋放,通過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兩個優化、傳統產業與企業轉型兩個升級、核心科技和管理體制兩個創新、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兩個改善,開拓出工業領域建設生態文明的嶄新路徑。
矢志創新探索塑造綠色發展典范。
隨著一座彰顯生態文明、工業企業高度聚集、產業鏈融合延伸、生態環境綠色友好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穩步成長,鐵西老工業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中國工業生態化發展披荊拓路的示范效應正迅速放大。
生態理念鋪展振興崛起綠之底色
迎著改造振興邁出第一步時的耀眼晨曦
按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事實上,從啟動&ldquo東搬西建&rdquo、邁出改造振興的第一步起,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老工業基地新的聚集區,就已經踏上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并憑借十年振興的豐碩成果和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3年創建實踐,為中國工業的生態化發展率先探路。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至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大建設并列的高度,列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ldquo五位一體&rdquo總布局之一,并明確其基礎地位。根基不牢,全面小康、美麗中國的&ldquo參天大樹&rdquo必然無所依托。
恰與此理念相契合,近年來,遼寧省委、省政府和沈陽市委、市政府先后確立生態省、生態市和國家環境建設樣板城的發展目標,將生態建設作為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乃至全面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加以推進。
2010年,鐵西區進一步明確產業定位,提出在工業企業最為集中、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的&ldquo主戰場&rdquo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旨在探索出一條促進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推進生態工業園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綠色發展的示范路徑。
事實上,回溯改造振興這十年,從沈陽市作出鐵西區與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決策、工業企業&ldquo東搬西建&rdquo邁出第一步開始,生態文明就已為鐵西崛起的壯闊征程鋪上了綠的&ldquo底色&rdquo。
幾年間,320余戶工業企業從鐵西老城區陸續搬離,在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448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茁壯新生,并借&ldquo東搬西建&rdquo產生的契機和&ldquo紅利&rdquo完成系統性升級改造。如今,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聚集規模以上企業481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52戶、年營業收入超百億元企業6戶,44個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國內同行業首位,51個產品進入世界先進行列。2011年,以地區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在東北三省率先突破&ldquo千百億元&rdquo為標志,鐵西區成為名副其實的&ldquo東北第一經濟強區&rdquo。
與此同時,鐵西區委、區政府堅持從組織領導機制、議事調度機制、制度保障機制上對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工作予以強力保障,連年將創建工作列入工作報告,并寫進區域發展&ldquo十二五&rdquo規劃,堅持規劃先行,推動工業聚集區的生態化改造和產業升級。
在省環保廳、市環保局推動和支持下,2012年11月,《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規劃》正式通過國家環保部、科技部和商務部組織的專家論證,開發區成為東北地區首批通過論證的以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特色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目前,按照《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管理辦法》9個基本條件和24項指標要求,開發區已全部達標。
以《規劃》為指導,開發區對《鐵西產業新城總體規劃》進行調整,將環保理念全部融入到產業體系、區域功能、交通體系、綠地系統、公共服務設施等領域,自覺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全力構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努力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
注
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是國家&ldquo三部委&rdquo(環保部、商務部、科技部)倡導開展的旨
在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實踐活動,通過積極引導老工業園區實施生態化改造,探索出一條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低碳、環保型新型工業化道路,并發揮其示范輻射作用,引導綠色制造,推進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目前全國獲批建設的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33個,通過驗收的有17個。
八大項目示范引領作用集中凸顯
在推進工業綠色發展的&ldquo主戰場&rdquo大展作為
按
工業園區是創建工作的 &ldquo主戰
場&rdquo,也是推進工業綠化發展、生態化發展的&ldquo突破口&rdquo。
沈陽鐵西 (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以政府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的推手,企業為創建主體,從綠色思維、綠色文化、清潔生產、綠色效益等方面,推出機床、沈鼓、北車、遠大、北重、渾河西峽谷生態廊道和細河u谷濕地建設等八大示范項目,發揮其引領帶動作用,高質推進老工業區踐行新型工業化的成功探索。
堅持&ldquo生態工業、綠色發展&rdquo的思路,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為起點,邁入了再度升級的全新發展階段。3年來,開發區將創建工作與建設世界級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國際化城市副中心、濱水生態城的發展目標緊密結合,與&ldquo從國際廠區到國際城區&rdquo的空間布局改造緊密結合,扎實推進創建工作取得實效。
開發區環保分局局長惠忠東介紹,站位節能、低碳、轉型、優化、升級等不同角度,環保部門確定了綠色制造、信息融合、綠色工業、循環經濟等八大示范項目,并在日常密切指導項目建設、服務項目發展,著力從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特色凸顯的工業振興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大量消耗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傳統粗放式經營模式,是造成企業發展困境的重要原因。為此,北方重工集團確立&ldquo重大裝備、高端成套、綠色制造&rdquo的發展方向和經營理念,把企業綠色轉型融入企業再生產全過程。目前,企業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處于國內機械制造行業較低水平。
沈陽機床集團以綠色思維為核心理念,通過不斷優化和調整產業產品結構,設計生產節能環保產品,將機床制造全過程中的能耗與污染問題納入到控制和治理范圍,并確保產品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為傳統裝備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探索新型工業化道路樹立了具有借鑒意義的樣板。
沈鼓集團持續提高產品研發制造水平,先后完成了閉式大中流量三院模型級的更新換代工作,使產品效率提高5%左右,按公司每年為用戶提供的產品產量計算,年可減少產品能耗約5萬千瓦時,折合5.2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141440噸,在中國裝備制造行業展示出沈陽裝備制造業的嶄新形象。
人、產業、自然和諧共生,是遠大集團發展的真實寫照。遠大廠區內栽植的7000余棵樹木,每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2.81萬公斤、釋放氧氣7000多噸。遠大生產的隔熱幕墻可節省能耗25%-50%,降噪效果顯著其研制的高效節能高壓電機產品平均效率指標比普通電機高出1.5%以上,是國內現代建筑領域新技術開發與應用的領軍企業。
發揮示范項目的帶動作用,開發區在推進傳統產業和企業轉型升級基礎上,依托&ldquo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rdquo的政策支持,全面開展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融合建設,通過產業聚集和升級、產業裂變和擴充、拉升產業鏈條等舉措,引進了德國寶馬汽車及發動機、西班牙海斯坦普等一批重大項目,使產業豐厚度和主導產業集聚發展程度進一步提升。
注
開發區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
區示范項目:綠色制造&mdash北方重工信息融合&mdash沈陽機床綠色工業&mdash沈鼓集團節能低碳建筑&mdash沈陽遠大健康低碳&mdash可口可樂循環經濟&mdash中國北車集團沈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變廢為寶&mdash沈陽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工程生態修復&mdash渾河西峽谷、細河u谷。
持續創新致力打造綠色發展典范
從未來全局著眼筑起綠色發展的全鏈條
按
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等一系列科學舉措,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卻沒有增加污染物的排放,突破了經濟增
長與環境容量壓力正比增長的常規。引領生態工業潮流,打造綠色發展典范。如今,&ldquo共和國工業長子&rdquo正沿著新型工業化的道路邁上東北振興新十年的嶄新征程。
思想觀念的解放是最大的創新。在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過程中,開發區沒有囿于固有框架,就工業抓工業,而是不斷創新工作舉措、模式和載體,全方位、高質速推進生態工業建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