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5日,58歲的蓋軍銜安靜地走了。生前,他是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培訓中心培訓總監、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明日上午,也就是蓋軍銜離開的整整5個月,蓋軍銜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將在人民會堂舉行首場報告會。
從一名產業工人蛻變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技能大師,三度踏上南極為國家科考隊維護機械,蓋軍銜的一生波瀾壯闊,充滿傳奇色彩,展示了一名產業工人踐行&ldquo中國夢&rdquo的奮斗歷程。病逝后,蓋軍銜的先進事跡傳遍鷺島大地,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下發學習通知,號召全市人民向蓋軍銜同志學習。
昨晚,在位于杏林一酒店的會議室里,蓋軍銜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的7名成員,也是蓋軍銜的&ldquo身邊人&rdquo&mdash&mdash海翼集團人力總監劉喜才,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溪龍,南極科考隊友王海青,蓋軍銜生前徒弟、廈工機械技工鄭龍枝,廈工機械國際營銷代表林南,蓋軍銜夫人王嫣明,廈門廣電集團新聞中心記者許曉露坐到了記者面前,聊起他們眼中的&ldquo老蓋&rdquo。
同事說:淡泊名利敬業奉獻
淡泊名利、敬業奉獻,一提起&ldquo老蓋&rdquo,這兩個詞的頻率出現。&ldquo他是踐行中國夢的一個代表,他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技術工人的一張名片,他是為廈工爭光、為國爭光的一個楷模。&rdquo&ldquo代表&rdquo、&ldquo名片&rdquo、&ldquo楷模&rdquo,這是劉喜才對蓋軍銜的直觀認識。
作為蓋軍銜的老同事、也是晚輩的李溪龍,感觸更為深刻。&ldquo當時我們在銷售部門共事,老蓋作為維修服務導師配合銷售工作,在全國各地滿天飛,走到哪里,老蓋都會無私地將技藝與經銷商溝通,頗受歡迎。&rdquo
家人說:一心撲在工作上
在與老蓋生活的32年間,王嫣明雖然有過抱怨,但依舊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丈夫的工作。&ldquo他對這份工作的熱愛程度,確實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是廈工培養了他。&rdquo說起老蓋,王嫣明不時哽咽,住院近4個月時間,和我說得最多的就是工作,臨走時對家人沒有任何交代,卻對自己沒有機會繼續帶徒弟而耿耿于懷。
至今,蓋軍銜已離開整整5個月,王嫣明說:&ldquo怎么老蓋一走,家里東西就壞了很多。不久前,熱水器壞了,只能換一臺,要是老蓋在,或許修修就能用了。&rdquo
徒弟說:言傳身教要求嚴格
在鄭龍枝眼中,老蓋這個師傅是個&ldquo技術全才&rdquo,還十分謙虛,對徒弟則是嚴格要求,只收能吃苦、好學的徒弟。&ldquo平時老蓋很豁達,嘻嘻哈哈,一旦遇到技術方面問題,他會板起臉,不允許徒弟半點馬虎。&rdquo鄭龍枝舉例說,老蓋的一個徒弟忘給油箱的螺栓裝片,一旁的人對老蓋說&ldquo這是你徒弟做的&rdquo。聽完,老蓋便自己上前拆裝,&ldquo我徒弟出的事情,師傅要來解決。&rdquo徒弟在一旁特別不好意思。鄭龍枝說,&ldquo師傅就是這樣,言傳身教,以后,我們做事就會小心謹慎,不敢出錯。&rdquo
隊友說:全身充滿正能量
在廈門電視臺工作的王海青,是第15次南極考察隊的隊員,曾采訪過老蓋。&ldquo老蓋在中國極地考察隊伍里地位很高&mdash&mdash是我國最早進入南極內陸冰蓋的兩位產業機械師之一,是我國最早進入南極內陸冰蓋的第一位產業工人,是人類最早介入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的13個隊員之一,讓中國南極冰蓋考察的機械保障進入專業化、規范化時代。&rdquo
王海青說,老蓋這個人充滿了正能量,搶著干活,做事非常認真。到老蓋茶館喝茶、雕刻從廈門帶去的水仙花、高唱《愛拼才會贏》,老蓋和隊友相處融洽。嫉妒、憤恨、生氣,這些在老蓋身上全都看不到。你從他的身上,永遠能夠得到自己所需的正能量。
來源:臺海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