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翼龍”ⅱ無人機在西北戈壁完成多種型號對地攻擊武器打靶試驗。
“翼龍”ⅱ無人機是航空工業結合當今無人機發展應用趨勢,以市場需求牽引,自主研制的一款中空、長航時、偵察/打擊一體化多用途無人機。2017年,“翼龍”ⅱ無人機經多種靶試場景驗證,命中率達到100%,創造了“五發五中”的中國無人機靶試新紀錄。
“翼龍”系列無人機也是我國第一型察打一體無人機,也是中國航空工業第一型出口高端軍貿市場的無人機。投入市場的幾年中,“翼龍”系列無人機已成功裝備多個用戶,歷經各種嚴苛環境考驗,實現了常態化使用和實戰應用,其表現超出用戶預想,在多個國家贏得良好聲譽,在海內外樹立了中國“翼龍”的品牌。
?晨曦下的 “翼龍”ⅱ無人機
?機務保障
?試驗彈掛載作業
?試驗彈掛載完畢
?起飛前檢查
?“翼龍”ⅱ無人機牽引瞬間
?等待起飛
?試驗現場總指揮下達任務指令
?“翼龍”ⅱ無人機雨中起飛瞬間
?地面站工作人員操縱無人機
?“翼龍”ⅱ無人機升空瞬間
?地面站工作人員數據記錄
?“翼龍”ⅱ無人機到達目標空域
?投彈瞬間
?投彈瞬間
?“翼龍”ⅱ無人機著陸
?完成試驗的“翼龍”ⅱ無人機
上下滑動閱讀“翼龍”ⅱ打靶試驗紀實
???
西北某地,天氣一改往日的天高云淡,深居內陸的戈壁灘上連續幾天都是低云壓頂。停機坪上,穿著黃色反光背心的機務人員在無人機機翼兩側各司其職,緊張地忙碌著。不多時,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工作人員陸續撤離,一架固定翼無人機靜靜地停在機庫前,等待起飛的指令。
兩小時以后,試驗現場突然收到通知:“由于空域問題,今天任務取消”。一個機務小伙子說道:“這比昨天飛機拖到跑道以后才告知不能起飛強多了。”隨后,大家都各自忙著手里的活兒,準備收工。
這就是在外場飛行試驗的日常,無論是在高原、戈壁、寒地,還是酷暑、雨雪、風暴,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而臨時取消當天的任務。
次日凌晨,試驗團隊被告知飛機9時以后可以起飛,空域留空時間兩個半小時。
凌晨5時,工作人員進場。
早6時,云層依然很厚,能見度也不高,工作人員進行試驗準備工作。
早7時,會議室的工作例會正在召開,而此時,天空下起了中雨。根據氣象部門通報,當日降雨會持續到中午,可用空域時間為兩個半小時,為了保證試驗任務的節點和來之不易的兩個半小時的空域時間,現場總指揮李少華當即決定各部門工作繼續,飛機升空,原定的打靶試驗改為模擬打靶試驗。
例會結束以后,地面站的工作人員立即就位,機務保障人員已經做好飛機的起飛準備,飛機停在機庫前,試驗彈已像昨天一樣,安裝在機翼兩側,準備用牽引車拖向跑道。
上午9時,飛行員在地面站操控,無人機開車、起飛、升空,到達目標空域。
地面站的工作人員早已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起來。在空間不足十平方米的地面站里,除了放置儀器的地方,其余的空間站滿了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他們在操作、觀察、記錄、反饋。
“飛機高度報告......風速報告......地面靶場報告......滿足發射要求,發射......報告,第一枚試驗彈模擬中靶成功......”
一連串的報告,一連串的指令陸續響起,記者看到屏幕中中靶成功的畫面時特別激動。而此時,其他工作人員的臉上并沒有欣喜,方才的一切好像沒發生過一樣,每個人依然繼續著各自的操作。
從無人機傳回的實時畫面看到,空中的雨滴已變成慢慢飄落的雪花,幾秒鐘后工作人員報告:光電吊艙結冰,武器吊艙結冰......試驗現場總指揮下達飛機下降指令,飛行員根據指令把飛機下降到指定高度,但仍不見好轉,又進行第二次高度調試。在傳回的畫面里看到吊艙的冰一層層地融化、脫落,所有人都松了口氣。試驗繼續......
本次試驗歷時兩周,“翼龍”ⅱ無人機掛載新型激光制導對地導彈進行科研鑒定。據了解,該導彈是根據“翼龍”ⅱ的市場需求,專門為配裝“翼龍”ⅱ無人機而研發的,可大幅提升該機的對地打擊能力,對拓展我國無人機軍貿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本期部分素材來自航空工業成都所、中國航空報社
攝影/岳書華、張祖德、朱鵬 視頻/安文字
制圖、編輯/姚旭東 監制/劉煊
來源:澎湃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