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屆(2018年)中國行業年度創新品牌:時代高科
品牌名稱:
時代高科(深圳市時代高科技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創新事跡:
深圳市時代高科技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由田漢溶等一批中國高端自動化裝備領域資深專家于2001年創立,是國家重大工業節能技術裝備制造企業,承建“深圳市真空技術工程實驗室”。目前公司已發展成為新能源鋰電池真空干燥設備技術領軍企業和主要供應商,在深圳、上海、天津擁有三個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基地。
時代高科認為,安全性、大容量和規模化生產高品質動力電池的關鍵。大氣環境中的水分、氣體及雜質深刻影響動力電池性能,對動力電池品質構成致命威脅。而自動真空干燥是保障動力電池一致性的“最后屏障”,這項工藝和裝備如果跟不上則難言品質高端。因此,早在2006年,時代高科就開始推動真空干燥設備向智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在高真空條件下實現高度自動化,有效降低動力電池內阻、提高一致性、改善高頻特性、提高能量密度、降低生產成本,助力動力電池企業實現大規模化生產,大幅提升產能。
時代高科堅持研發創新,其全自動真空干燥系統從2006年開始就與世界超級電容行業領軍企業美國maxwell合作。2013年開始與電動汽車的領軍企業中國比亞迪合作并獲批量使用,部分技術已經占據了行業市場先導地位。2014年,時代高科先后引進集團、貝特瑞股份、中國風投等戰略投資者,并獲得多家銀行和券商支持,踏上了中國新一輪產業升級改革創新的快車道。2015年,時代高科開始布局高鎳正極粉料全自動真空干燥系統,并將高鎳正極粉料全自動真空干燥系統導入進日本松下的供應體系。
2018年5月份,全新產品線“無動力傳輸真空干燥系統”在byd青海工廠投產使用。該系統采用業界首創無動力傳輸設計,能夠降低能耗,最大限度的減少機械摩擦,利于動力電池品質把控及提升。全新的干燥工藝能夠使整個隧道內溫度均勻度控制在±2.5℃,水分含量控制在10-100ppm。作為動力電池裝備產業的基礎技術創新,勢必能夠對行業產生較深遠影響。
尹同躍 資料圖片
10月10日晚,奇瑞汽車在上海發布艾瑞澤gx和艾瑞澤ex“雙子星”。一段精彩的冰上表演之后,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小心翼翼地走到滑冰場中央。站定之后,他狀態輕松地戲謔表示:“今天我也應該穿上冰刀鞋上場”。并在隨后的發言中放出尹式豪言:“奇瑞再次輝煌的時代正在來臨”。
在外界看來,如今的奇瑞如同尹同躍在冰上行走時那樣“如履薄冰”。成立近20年,奇瑞并未像弱冠之年的年輕人那般“正青春、恣意飛揚”,銷量接連被自主品牌同行超越,主營業務盈利不理想難以支撐后續發展,不得不賣股權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一度被視為尹同躍接班人的二號人物陳安寧離職。這些,都使得外界眼中的奇瑞汽車有些風雨飄搖的意味,身為奇瑞靈魂人物、集團掌門人的尹同躍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但尹同躍近期的一系列表態則表明,事實并非如外界看來那般。9月17日下午,在奇瑞增資控股的消息在長江產權交易所正式掛牌之后,尹同躍在一封致員工的公開信中表示,要在下一輪競爭中搶占新賽道,而奇瑞的一系列布局、規劃的落地,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需要引入戰略資本。換言之,奇瑞并非像外界認為的那樣“被迫賣身”,而是站在汽車行業百年巨變的歷史節點,為更好抓住歷史發展機遇,主動地、戰略性地“賣身”,以開放姿態順應行業融合發展的趨勢。
除了智能化、新能源等汽車新四化的行業發展機遇,奇瑞在技術研發上的多年積累也給了尹同躍再次放豪言的底氣。奇瑞已經成為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最多的車企,申請專利16262件,授權專利10464件,2017年排名全國第七,汽車行業第一,新能源汽車專利申報9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多項,授權量行業領先。
雖然“技術奇瑞”并不缺好技術,但此前數年,由于運營管理、營銷傳播方面的一些問題,奇瑞的市場表現并不理想,在吉利、長安、長城等自主品牌突破年銷百萬輛時,奇瑞還在50萬輛的關口徘徊。但今年以來,奇瑞的情況逐漸好轉。剛剛過去的9月,奇瑞集團共銷售6.67萬輛,同比增長28.1%,連續7個月實現快速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奇瑞集團累計銷售52.88萬輛,同比增長15.4%。9月份,奇瑞股份共銷售48229輛,同比增長13.3%,其中,國內市場銷量32112輛(不含合資企業),同比大增43%。
在發布會前的媒體采訪中,尹同躍表示,奇瑞上一次的高速增長時期是在市場高速增長的環境下,如今則是在市場微增長,甚至是燃油車負增長且在品牌方面處于弱勢的情況下,與合資品牌車型展開白刃戰。
實際上,對抗合資,與合資直接競爭,是近兩年尹同躍等奇瑞汽車高管接受媒體采訪時頻頻提及的詞匯。10月10日下午,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賈亞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同樣表示,艾瑞澤gx系列的競爭目標就是合資品牌的車型。
實際上,在近期奇瑞高管們的介紹中,奇瑞推出的瑞虎8、艾瑞澤gx等全新一代產品,從造型設計到品質控制,已經達到了同級別車型的國際水準,不輸合資車型。在智能化方面,則走在合資車前面。
10月10日晚發布的兩款轎車,也是自2016年艾瑞澤5推出后奇瑞再次發布重磅轎車產品。在今年suv增速放緩,轎車市場回暖的行業大背景下,奇瑞通過旗下最拳頭的艾瑞澤系列再次發力轎車市場,適逢其時。
新上市的兩款車中,艾瑞澤gx提供兩種動力總成配置共五種不同版型,售價為7.49—11.39萬元,艾瑞澤ex提供兩種動力總成,共四種不同版型,售價為5.99—8.29萬元。兩款車的定價,與合資品牌a級車的主力車型朗逸、新寶來、捷達、桑塔納高度重疊,對決合資的意圖明顯。
對于“雙子星”車型艾瑞澤gx與ex的市場定位,賈亞權解釋,gx系列主打年輕化、智能化、運動和操控,與合資品牌的a級車直接競爭;而ex系列作為艾瑞澤5的全新升級換代車型,主打大空間、節能和實用。“艾瑞澤5創造了上市兩年,銷售35萬輛的中國品牌轎車銷量增速奇跡。我們對艾瑞澤ex的期望是能夠超越它的’前輩’,能夠青出于藍。”賈亞權表示。
盡管創立奇瑞汽車的近20年中,有理想主義情懷的尹同躍沒少放出豪言壯語,但仔細梳理,自2012年奇瑞戰略轉型以來,尹同躍高調放豪言的時刻并不多,上一次,還是在2013年奇瑞艾瑞澤系列首款車型艾瑞澤7的發布會現場,尹同躍在發布會上表態:“奇瑞終于學會造車了”。
時隔5年,尹同躍再放豪言,究竟是其理想主義者的本性難易,為改革岔路口的奇瑞鼓舞打氣;還是經過數年的蟄伏與積累,奇瑞真的到了爆發時刻?艾瑞澤gx、ex與明年推出的全新suv等奇瑞全新一代產品的市場表現,會給出答案。
第8屆(2018年)中國行業年度創新品牌:中科華聯
品牌名稱:
中科華聯(青島中科華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創新事跡:
青島中科華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高分子新材料裝備以及工藝的研發推廣工作,可為客戶提供整套濕法鋰離子電池隔膜自動化生產線解決方案。
公司堅持以技術創新為發展根本,擁有2400㎡的獨立研發實驗室,180余人的專業研發團隊,獲得專利40余項。自主研發的“第二代高速雙向同步拉伸”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應用于各類雙向拉伸薄膜的生產中。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公司榮獲“國內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中國濕法鋰電池隔膜裝備制造基地·中科華聯”、高新技術企業”、“隱形冠軍企業”、“青島市工程研究中心”、“青島市企業技術中心”、“ 青島市專精特新示范企業”等榮譽稱號,備受業界稱贊。
中科華聯引領高端鋰電池隔膜的規模化發展,憑借其在鋰電池隔膜設備領域多年的技術及市場積累,分別于2016年12月和2018年3月設立控股子公司青島藍科途膜材料有限公司和全資子公司山西藍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4月,“藍科途新能源鋰電池隔膜項目”入選青島市2018年重點項目,6月被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進辦公室評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一批優選項目”。2018年7月,“山西藍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億平方米隔膜項目”列入2018年山西省重點工程。
第8屆(2018年)中國行業年度創新品牌:時代高科
品牌名稱:
時代高科(深圳市時代高科技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創新事跡:
深圳市時代高科技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由田漢溶等一批中國高端自動化裝備領域資深專家于2001年創立,是國家重大工業節能技術裝備制造企業,承建“深圳市真空技術工程實驗室”。目前公司已發展成為新能源鋰電池真空干燥設備技術領軍企業和主要供應商,在深圳、上海、天津擁有三個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基地。
時代高科認為,安全性、大容量和規模化生產高品質動力電池的關鍵。大氣環境中的水分、氣體及雜質深刻影響動力電池性能,對動力電池品質構成致命威脅。而自動真空干燥是保障動力電池一致性的“最后屏障”,這項工藝和裝備如果跟不上則難言品質高端。因此,早在2006年,時代高科就開始推動真空干燥設備向智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在高真空條件下實現高度自動化,有效降低動力電池內阻、提高一致性、改善高頻特性、提高能量密度、降低生產成本,助力動力電池企業實現大規模化生產,大幅提升產能。
時代高科堅持研發創新,其全自動真空干燥系統從2006年開始就與世界超級電容行業領軍企業美國maxwell合作。2013年開始與電動汽車的領軍企業中國比亞迪合作并獲批量使用,部分技術已經占據了行業市場先導地位。2014年,時代高科先后引進集團、貝特瑞股份、中國風投等戰略投資者,并獲得多家銀行和券商支持,踏上了中國新一輪產業升級改革創新的快車道。2015年,時代高科開始布局高鎳正極粉料全自動真空干燥系統,并將高鎳正極粉料全自動真空干燥系統導入進日本松下的供應體系。
2018年5月份,全新產品線“無動力傳輸真空干燥系統”在byd青海工廠投產使用。該系統采用業界首創無動力傳輸設計,能夠降低能耗,最大限度的減少機械摩擦,利于動力電池品質把控及提升。全新的干燥工藝能夠使整個隧道內溫度均勻度控制在±2.5℃,水分含量控制在10-100ppm。作為動力電池裝備產業的基礎技術創新,勢必能夠對行業產生較深遠影響。
第8屆(2018年)中國電池行業年度創新品牌:諾德股份
品牌名稱:
諾德股份(諾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創新事跡:
諾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是國際知名的鋰電銅箔龍頭企業。1997年在上海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110,被譽為“中國銅箔第一股”。
諾德股份旗下三大全資電解銅箔生產工廠,業務遍及全球。公司已與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國內主要大而強的動力電池企業建立了持續穩定的合作關系,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1/3;公司還積極與lg化學、松下等國際知名電池廠商建立業務合作關系,全球市場占有率超20%,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銅箔龍頭生產供應商。
諾德股份率先在國內實現6微米電解銅箔量產,公司生產的6微米高抗張銅箔已擁有與日韓等企業同類產品相抗衡的技術水平與產品質量,打破以往國內銅箔市場被海外企業壟斷的局面。
除了生產高精度的6μm高抗張銅箔以外,公司在追求銅箔“超薄”的基礎上,還研發出銅箔無鉻防氧化技術,量身定做符合歐盟rohs指令標準,為業內罕見。
諾德股份還開創國內銅箔行業先河,先后建立兩個省級電解銅箔研究院,分別位于廣東省惠州市和青海省西寧市,在培養銅箔行業高端人才的同時,專注新工藝的研究、新產品和新設備的開發,特種電解銅箔的研究開發及分析檢測等工作。
2018年8月底正式開工投產的青海諾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貫徹了智能化生產(銅箔工業4.0)和電子材料生產清潔化的要求,一期項目試用無人自動搬運車(agv),為國內首創,另外,在水處理工藝方面也有創新之處,使廢水回用可達到95%以上,大幅降低成本和排放。
諾德股份緊跟海內外鋰電行業發展趨勢,在產品研發、人才培養、智能工廠等方面勇于探索,追求卓越,致力于成為全球鋰電銅箔領導者。
編者按:10月11日,贛鋒鋰業(01772.hk)港交所掛牌,發行價不到a股價格的一半,但仍難逃大跌厄運,盤中最低探至11.06港元,收報11.76港元,跌幅28.727%。
贛鋒鋰業(002460.sh)在a股已10日10日、10月11日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
以贛鋒鋰業敲鐘當天計算,其a股市值蒸發32.22億元,港股當天市值蒸發 9.49億港元(8.37億元人民幣),合計昨日市值蒸發40.59億元。
贛鋒鋰業h股發行價為16.50港元,凈籌資31.7億港元,其中在港公開認購0.58倍,花旗為獨家保薦人。
此次赴港融資,基石投資者為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lg化學、三星sdi,東風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一汽股權投資(天津)有限公司、霍爾果斯海邦財智六家,多為鋰電池下游企業及客戶。
贛鋒鋰業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和今年一季度,贛鋒鋰業的純利分別為2.18億元、11.18億元、20.95億元和2.42億元。
據媒體分析,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情況下,下游的現金流壓力不斷向上游傳導,贛鋒鋰業難免受連累,存貨與應收賬款不斷積壓。募資已經成為了鋰電產業鏈的急切需求。
盡管利潤逐年增加,贛鋒鋰業的應收賬款則高居不下,2017年公司貿易應收款項及營收票據為9.45億元,今年一季度末更是達到10.18億元。凈利潤集中于非現金賬目,回款不力,贛鋒鋰業的資金周轉或成隱患。
港股發行價不到a股價格一半
10月10日,贛鋒鋰業發布《關于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配發結果的公告》,本次全球發售h股總數約為2億股(行使超額配股權之前),其中香港公開發售1170.66萬股,約占全球發售總數的5.85%,國際發售1.88億股,約占全球發售總數的94.15%。
根據招股結果,贛鋒鋰業原計劃以每股16.5至26.5港元在香港發行股票,但最終以下限價每股16.5港元發售,凈籌資31.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7.9億元),這一發行價格也不到其a股價格的一半。
贛鋒鋰業的招股書披露,58%的募集資金將用于上游鋰資源的投資、收購及產能提供資本開支,22%用于向美洲鋰業提供財務資助,僅有10%用于研發,尤其是固態鋰電池的研發,10%用于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基石投資者方面,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認購8848萬股,lg化學認購3324.4萬股,三星sdi已認購2374.5萬股,東風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認購2374.5萬股,一汽股權投資(天津)有限公司認購1424.7萬股,霍爾果斯海邦財智認購996.6萬股。
據澎湃新聞報道,多家基石投資者為贛鋒鋰業下游廠商,三星sdi、lg化學隸屬韓國三大財團三星集團、lg集團旗下化學合成業務分支,電池則為支柱業務。東風資產管理公司、一汽股權投資則分別為東風汽車、中國一汽控股股東,霍爾果斯海邦財智則為金沙江創投旗下基金。
業績大幅增長 現金流掉隊
受益于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動力鋰電池行業取得了迅猛發展,贛鋒鋰業的業績也水漲船高。
此次在港交所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和今年一季度,贛鋒鋰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3.44億元、26.33億元、41.71億元和10.44億元,公司純利分別為2.18億元、11.18億元、20.95億元和2.42億元。
贛鋒鋰業利潤上漲的原因除了業務需求增加外,還因為其主營業務鋰化合物及金屬鋰價格大幅上漲導致毛利率的增長。據贛鋒鋰業說明書數據,2015年至2016年,公司鋰化合物及金屬鋰的毛利率分別由21.1%及23.5%增至44.4%及39.3%,2017年進一步增加至45.1%及44.6%。
但公司的現金流卻沒有跟上高速增長的業績。公司2015年-2017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66億元、6.58億元、5.04億元,今年一季度該數據則為-1.36億元。
應收賬款超10億 放低“身段”為融資
贛鋒鋰業主要從事金屬鋰及氯化鋰加工,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是國內鋰行業首家上市公司。根據英國商品研究所(cru)的報告,截至2017年12月31日,如果按照產能計算,贛鋒鋰業為全球第三大及中國最大的鋰化合物生產商。
據《華夏時報》報道,今年年初以來,碳酸鋰價格從15萬、16萬下跌到8萬左右,氫氧化鋰從14萬、15萬下跌到11萬多。而原材料價格下跌,直接導致了贛鋒鋰業凈利的減少。根據招股書,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公司凈利為2.43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4.4%。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