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專稿: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在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10日報道稱,中國正在成為人工智能的全球工廠,并有望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培訓師。以下是原文選編:
5月17日,觀眾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智能科技展上參觀深之藍的水下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早前,中國已經提出到2030年要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世界領航者。通過將機器人和機器學習引入生產流程,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將顯著提升。
在世界各地,特別是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受到熱捧的新職業,那就是數據標注。人工智能的開發基于三個主要元素:硬件、軟件和數據。簡單點說就是,人工智能工作的前提是要有先進的芯片和軟件,此外,它還需要數據。系統中的數據越多,人工智能就越“聰明”。
不過,在對人工智能系統輸入大量數據的同時,也要確保對系統的訓練處于可控的范圍內。臉書和微軟有過這方面的慘痛經歷,由于聊天機器人的故障,這兩家公司曾被迫短暫關閉了人工智能系統。
在數據輸入階段,必須有一個人嚴格控制輸入的內容。此外,輸入人工智能的數據必須要做標注,例如,要教會機器識別照片中的人,輸入者不僅需要將各種照片上傳到系統中,還需要標記每張照片中的人。這個過程不是很復雜,但相對比較單調和緩慢。而中國人早就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在20年前用縫紉機生產服裝的工廠,現在都出現了數據標注員。
來源:多彩貴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