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洋設備”征服記
“老大難、老大難,征服‘洋設備’有點難!”
可是有一幫人,他們有股子不服輸的勁頭。近日,首鋼通鋼公司設備部聯合煉鋼事業部,大膽嘗試,對“洋設備”——煉鋼軋鋼生產線上進口的磨床,進行了國產化創新改造。設備投入使用后,完全滿足生產要求。僅此一項,不僅為通鋼公司節約費用80萬元,而且推進首鋼通鋼公司在引進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老大難、老大難,敢于‘破局’也不難。”“洋設備”被征服的事向我們證實了這一點。
“破”局:顛覆老思想
人的思維一旦形成,轉變不容易。就拿首鋼通鋼公司煉鋼事業部磨床系統來說,該系統全套設備自2005年從意大利引進,應用于煉鋼事業部軋鋼生產線已經13年時間。近兩年來,隨著設備磨損老化,系統探傷失靈現象頻繁出現。探傷系統對生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探傷失靈,軋鋼工作輥工作起來易造成堆鋼等工藝事故。而進口設備到貨周期長且成本昂貴,特別是2017年以來,這種進口設備已經下線,很難購買到。
這邊,生產急需;那邊,價格昂貴且不容易購買。積極謀求應對之策已經迫在眉睫。當前市場形勢下,既要降低成本,又要滿足生產要求。怎么辦?如何做?大大的問號面前,首鋼通鋼公司設備部和煉鋼事業部人員不得不痛定思痛找方法。出去考察、技術交流、深入探求設備原理……顛覆老思想要有創新大膽的想法,走“設備國產化替代”之路的謀實之舉破繭而出。
“布”局:挑戰不可能
國產化替代?“技術能不能達到要求、設備接口符合性能嗎……”思路剛出臺,就遭到了一些人的質疑。“我們就是要挑戰不可能”,一股堅毅消除了為難情緒,雷厲風行的作風在首鋼通鋼公司設備部和煉鋼事業部迅速蕩漾開來。
今年7月份,磨床探傷系統攻堅小組正式組建。7月21日,攻堅小組人員外出對國產檢測設備系列探傷系統進行實地考察;科學研判、優中選優,考察完僅一個月時間就將所需改造設備、備件全部采購齊全;8月21日設備系統開始安裝;9月1日正式進入調試階段。
但是,改造的道路并不平坦。問題在安裝調試中不斷暴露。“磁柱”就是問題之一。以往進口“磁柱”磨6毫米才能下線,現在的“磁柱”僅能磨3毫米就不行了,無形中增加了以后更換成本。攻堅小組人員不眠不休,緊盯問題不放,和廠家反復溝通,現場跟蹤調試。改進,實驗,再改進、再實驗,“磁柱”問題迎刃而解,完全達到進口備件要求。這樣的問題,在調試中共發現6項,均被一一化解。“國產化替代”,看似不可能的事,變成了現實。
“成”局:邁出新步伐
如今,走進首鋼通鋼公司煉鋼事業部軋鋼作業區,高效運作的國產化磨床探傷系統總是引人駐足。“刷、刷”的磨輥聲響,似動人的樂章,讓煉鋼人的心里笑開了花。
煉鋼事業部的人算了一筆小賬:該探傷系統與進口探傷設備相比價格優勢明顯,安裝快捷方便,而且和進口配件一樣,能夠較好滿足生產及使用要求。僅此一項改造,節約資金80萬元。同時,打破了進口設備難、拖延使用的魔咒,真是一舉多得。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