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第十屆沈陽學術年會拉開序幕,來自海內外200余位院士、學部委員及專家齊聚沈陽,對沈陽城市特別是產業發展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會上,記者采訪了全國鑄造學會副理事長、沈陽工業大學副校長袁曉光教授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總工程師、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會長隋永濱,他們認為創新是發展沈陽制造業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業核心力量,要堅定不移地進行創新。
袁曉光教授指出:“沈陽機床、沈陽鼓風、北方重工等企業,都有很多創新亮點,但是從整體來看,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發展,還需要走很長的路,還需要做很艱苦的工作,還要創新。”袁教授表示,雖然沈陽許多企業是國內的行業“頭雁”,但是,其競爭對手成長迅速,究其原因,就是在于創新。沈陽的企業也正將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創新上來。所以,袁教授建議下一步,沈陽應該加強對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把握,特別是如何把握,如何跟進。
“沈陽裝備制造業應該追求什么?光追求產值肯定不行,否則會面臨被淘汰的危險。相比而言,更應該追求效益,比如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袁教授表示,企業不能僅僅局限于國內首創、國際一流,而應該把眼光放得更遠,將產品做精,更關注細節,關注產品長期保持這種領先性,而不是“各領風騷兩三年”,而這都需要企業現有觀念的轉變。
在談到沈陽裝備制造業在轉型期的發展方向時,隋永濱說:“中國的裝備制造業正經歷著由速度型向效益型,大型化、高度自動化的發展,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關鍵在于自主創新。”
隋永濱說:“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沈陽在啟動鐵西老工業基地改造后,整個裝備制造業的工業裝備水平、研發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近幾年來,在國家重要技術裝備方面,沈陽在很多領域都占有著重要位置,比方說沈鼓集團在核主泵、壓縮機制造、研發領域都占有著重要地位。應該說,國民經濟的發展,幾乎每個領域都離不開沈陽裝備制造業做出的貢獻。”
提到沈陽裝備制造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隋永濱表示,現在,整個國民經濟正處于調整時期,沈陽在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方面,首先要分析市場;其次就是要調整產品結構,大量發展高端產品,由自主創新來帶動產業結構調整。“而這是非常難的,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做工作。”
隋永濱表示,沈陽在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方面的優勢首先在于,沈陽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比較集中,科研條件好。其次,沈陽貼近用戶。“鋼鐵我們有鞍鋼、本鋼,石油化工我們既有大慶又有環渤海灣石油化工,造船我們有大連的造船基地。”隋永濱建議,沈陽要應該充分發揮這些優勢,產學用相結合,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業高產化、自主化。
來源:鳳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