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品種選育出“新招”, 輕簡機械化制種時代即將來臨
發表時間:2018-10-11 21:30:05
作 者:記者 陳舒儀 實習生 陳景涵 通訊員 喻
來源:三湘都市報
關注:9064
10月11日上午,湖南農業大學舉行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品種選育研究進展報告會,并由省農學會組織有關專家,對該校與湖南希望中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適合機械化制種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配組的雜交稻組合卓兩優141進行現場測評。
三湘都市報10月11日訊 大片金黃的稻田,飽滿的穗子;轟隆隆……隨著小型收割機的轟鳴,長沙縣江背鎮河田村的又一塊稻田收獲完畢。今日上午,湖南農業大學舉行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品種選育研究進展報告會,并由省農學會組織有關專家,對該校與湖南希望中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適合機械化制種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配組的雜交稻組合卓兩優141進行現場測評。
現場,湖南農業委員會研究員青先國卓介紹,經測產,卓兩優141水稻穗大粒多,結實率高。成熟期落色好,抗倒性強,田間無病蟲危害,產量優勢明顯。米質質量好,迎合市場需求。“在品種選育上,通過選育小粒型不育系和大粒型父本,利用一定規格孔徑的篩子,通過機械篩選的方法,徹底分離雜交種子,保證種子純度,實現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混播混收和機械分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唐文幫激動地告訴記者。
眾所周知,雜交水稻較一般常規水稻產量高,但雜交種子生產成本高,售價自然比較高。對于種植水稻這樣的低附加值產業來講,高價的雜交種子和農藥、肥料一樣是生產成本的大頭。如何降低雜交水稻的用種成本,提高種子質量、稻米品質需要?這是唐文幫教授及其研發團隊一心想要攻克的難題。
自2007年開始,唐文幫教授及其團隊從選育廣適性小粒型兩用核不育系入手,以培育適合機械化制種、高產穩產、優質、抗病抗逆性強,能在我國水稻主產區大范圍推廣的廣適性優質超高產雜交稻新組合為主攻方向,經過10余年研究,在降低雜交稻種子生產成本、促進產業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唐文邦說,一開始推廣小粒型兩系不育系雜交水稻時并不順利,“把種子免費送給種植戶,他們都怕小種子會出問題,只有極少數人愿意嘗試。“但很快小粒型品種優勢顯現出來,不僅抗病、抗倒、耐熱、產量高、成本低,還能實現機械化制種。”
據了解,小粒型兩系不育系雜交水稻具有以下優勢:卓201s千粒重僅13克,為一般水稻不育系的50%左右。其所配組的雜交水稻組合的每畝用種量可節省近一半(按重量計)。“傳統水稻一斤種子約2萬粒,小粒型兩系不育系雜交水稻一斤種子卻有近4萬粒。”這意味著可以替農民節省近一半的種子成本。另外,卓201s與大粒型恢復系雜交制種,可實現混播、混收、機械分篩,減少制種的勞動力投入,有效降低制種成本,可使雜交種子的價格更“親民”。由于減少了父本的用量,母本的基本苗得以增加,制種產量明顯提高,一般可達200-250公斤/畝。同時,通過特制的精選分篩機篩選,可以徹底分離雜交種子,保證種子純度。
目前,小粒型兩系不育系“卓201s”、雜交組合卓兩優581已通過審定,卓兩優141、卓兩優2115、卓兩優1998、卓兩優191等2019年申報審定,并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對促進湖南優勢種業發展,發展雜交水稻將起到關鍵作用。
記者 陳舒儀 實習生 陳景涵 通訊員 喻誠
來源:湖南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