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對現場進行實時監控。(李娜 攝)
本報10月10日訊(記者 李娜 通訊員 祁麗萍)今天上午,“科技點亮生活、智慧引領城管——濟南首屆城管科技大賽”啟動。市城管局(市城管執法局)將聯合專家、媒體對應用于城管領域的智慧元素進行挖掘評選,并集中展示我市城管領域無人機辦案、人臉識別技術、新能源環衛車等應用成果。
當天,活動第一站走進市中區,探究使用無人機快速發現處置問題。市中區在全市率先組建無人機大隊,利用科技手段破解打游擊、取證難等問題。自市中區無人機拍案程序正式運行以來,截至9月底,僅兩個月拍攝案件2540件。
◤無人機“盯梢”問題工地
“準備,起飛!”今天上午9:20,在市中區一處建筑工地附近,一架黑色無人機緩緩升空,在百余米的高空盤旋。在市中區數字化城管中心指揮平臺,工作人員通過屏幕可實時查看無人機拍攝畫面,整個工地揚塵防治措施清晰展現出來。隨著攝像頭移動,工作人員發現工地有一處裸露渣土。巡查員立即拍照取證,監控截圖被上傳到市中數字城管業務平臺,以案件形式派發責任單位,進入督辦程序。
20分鐘后,記者在指揮平臺上看到,工地內幾名工人正在拉設防塵網,將裸露地塊全部覆蓋嚴實。“有了無人機協助辦案,執法人員可實現高空、遠距離實時監控,解決以往人工巡查處置效率低、發現問題不全面等難題。”市中區數字化城管中心主任焦凡根介紹。
◤方圓4平方公里清晰“取證”
今年7月份,市中區無人機拍案程序正式運行,購置2臺無人機,培訓3名專業操作手,主要是針對山體裸露、施工工地揚塵、樓頂違章建筑等城管問題進行全方位巡查,彌補了非重點道路、非重點部位城管問題“拍不全、看不細、不易發現”的情況。
拍攝的案件進入市中區數字城管“小循環”工作流程,通過市中數字城管業務平臺立即派發給責任單位,提高辦案效率。“無人機設置有球形高清攝像頭,最高可升至米,方圓4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情況都可以清晰拍到。”焦凡根介紹。
在市中區數字化城管中心整理的《9月份第四周無人機拍案情況報表》中,記者看到,從9月19日至25日,市中區共利用無人機3天拍攝案件325件,有74件已結案,246件正在處理中。拍攝范圍涉及城區11個街道和城郊6個街道,對私搭亂建、暴露垃圾、工地物料亂堆放、工地揚塵、施工廢棄料等問題進行巡查。
◤智慧手段助力城市管理
“目前,我們安排專門人員每周巡查拍攝3次,一周內實現17個街道無人機全覆蓋巡查。”焦凡根介紹,下一步市中區準備購置4臺小型無人機,并建立無人機工作站,通過智慧手段助力城市管理。
來源:舜網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