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是一國裝備制造業和國防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隨著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和國防現代化水平的提高,中國發動機發展現狀日益受到外界關注。由于沖壓發動機是空天飛機和遠程導彈等飛行器的“心臟”,其發展更是關注的重中之重。那么,中國沖壓發動機技術目前發展水平到底如何呢?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表示,中國立足于自主研發,沖壓發動機技術保持了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同步。
白手起家開展技術創業
中國沖壓發動機事業在錢學森的倡導下,于1957年組建了沖壓發動機研究室,即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的前身,開始了大量開創性的研究工作。
經過老一輩創業者的不懈努力,于1960年,中國實現了第一臺沖壓發動機的成功點火;1969年,中國首型沖壓發動機取得飛行試驗成功,使中國成功跨入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沖壓發動機技術的國家行列。
百年探索掀起研制熱潮
沖壓空氣噴氣發動機,簡稱沖壓發動機,是一種適合在超音速和高超音速飛行器上使用的吸氣式發動機,主要由進氣道、燃燒室和尾噴管構成。其工作原理是,高速迎面氣流在進氣道中減速增壓,再進入燃燒室與燃料混合燃燒,產生高溫高壓燃氣經尾噴管膨脹加速后排出,從而產生推力。它具有結構簡單、超聲速飛行時經濟性好、推重比大等特點。
1913年,法國工程師雷內·勞倫首次提出了沖壓發動機的概念。直到1935年,法國工程師雷內·萊杜克完成了世界上首次沖壓發動機地面點火試驗,證明了沖壓發動機,作為推進裝置的可行性,德、英、美、前蘇聯等國都積極開展了相關理論和試驗研究。40年代后期,美國“大黃蜂”計劃、法國"leduc-010"飛機等項目先后成功開展了沖壓發動機飛行試驗。
20世紀50年代,沖壓發動機開始進入工程應用階段。典型代表有美國“波馬克-b”地對空導彈、“黃銅騎士”艦空導彈、英國“警犬”地空導彈、“海標槍”艦空導彈、前蘇聯"sa-4"地空導彈等,這些導彈均采用液體沖壓發動機作為動力裝置,工作馬赫數在2.0至3.0之間。20世紀60年代,美國"d-21"高空高速無人機采用沖壓發動機,飛行馬赫數達到3.2以上,高度24千米。與此同時,美國開始進行超燃沖壓發動機概念方案和部件試驗等探索性研究。
順應趨勢瞄準極速遠程
在中國追趕其他先進國家技術的同時,以高超聲速導彈、空天飛機等為應用背景,高超聲速沖壓發動機成為研究熱點,各世界強國競相開展了超燃沖壓發動機研究工作。包括美國"nasp"、"hyper-x"、"hytech"、"hyfly"計劃,英國"hotol"計劃,德國“桑格爾”計劃,俄羅斯“針”計劃、“冷”計劃、法國"prepha"計劃、日本hope計劃等。
從技術發展趨勢來看,未來超聲速飛行器將向大空域、遠射程、大機動、更快速巡航飛行以及可重復使用的方向發展。為適應這些需求,新一代高性能亞燃沖壓發動機將進一步提高工作馬赫數、擴大空域、增加工作時間、實現可重復使用。
國際上,一系列高超聲速飛行驗證了超燃沖壓發動機的技術可行性,超燃沖壓發動機必將引領21世紀推進技術的重大革新。屆時,高超聲速飛機將有望在一小時內抵達全球任何地點,全球時敏打擊及高超聲速運輸將成為現實。
來源:阿爾商務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