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緊固件行業發展至今,出口仍然占據整個行業發展的重要位置,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就目前而言,出口國外的緊固件也以中低端產品為主,競爭優勢不夠,導致很多方面都處于被動狀態。眾所周知,在緊固件出口方面,相應的緊固件出口標準是非常重要并需要熟知的,但國內很多緊固件企業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對相關標準更是一知半解,難以深入。
在10月9-10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嘉興)緊固件產業博覽會上,緊固件行業著名專家李堅受邀而來進行專題講座,并接受了中國緊固件新聞網記者的專訪,對當前緊固件出口產品標準進行了簡單的講解和分析。
中國緊固件新聞網:能否簡單介紹一下緊固件標準體系的分類?
李堅:整個緊固件標準體系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國際或區域標準;第二類是國家標準,比如中國標準、德國標準等;第三類是團體協會標準,拿我們中國來說,下面還有一些部門標準,比如原機械工業部標準等,而協會標準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國的astm(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和asme(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制定的標準。
中國緊固件新聞網:你認為目前在出口標準方面,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點是什么?
李堅:最大的難點在于企業不了解緊固件美制標準。美國的緊固件標準是一個很大的難點,這不止表現在企業上,就連行業內的一些專家也是如此。看到某一個美制標準不知從何處下手,把握不準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美國的緊固件標準接觸得比較少,而美國緊固件標準和我們所熟悉的德國緊固件標準以及國際標準又完全不一樣,所以才造成這種情況。
中國緊固件新聞網:美制標準和其它標準最大的區別在哪里?
李堅:最大的區別在于管理體制。美國緊固件標準不是由一個標準機構來管理的,而是由他們的一些行業協會各自為政。比如說機械性能標準是由astm來管理的,而產品尺寸標準和螺紋標準等則由asme來管理,機械工程師協會和材料與實驗協會是兩個獨立的機構。
中國緊固件新聞網:不同協會有不同標準,會不會很亂?
李堅:一般不會。熟悉美國標準的人會發現,其實美國標準也是很完整、很系統的,這在我主編的工具書《緊固件出口產品標準解析》中也有提到。美國標準的特點可以總結為“相對獨立,相互依存”。各個協會之間相互獨立,但又相互依存。他們之間有分工,比如asme負責的是尺寸、螺紋等方面的標準,而astm則負責機械性能、原材料等方面的標準。他們有分工,但分工不是絕對的,互相又有交叉,也就是說,在asme中有一些機械性能的內容,在astm中也會有一些尺寸的內容。另外,這種交叉還體現在,不同的協會有相同內容的標準。
中國緊固件新聞網:你如何看待國內企業出口到歐美等市場的緊固件產品?
李堅:緊固件相對于其它產品而言,尺寸和外形比較簡單,看到形狀基本上就能做出類似的、形狀符合的產品,但我認為看似簡單的東西其實內涵很復雜。有些企業體會不到這一點,認為只要做出這個東西就可以了,形狀符合,尺寸也還可以,但產品的內在指標是否也達到要求了呢?在美國,緊固件標準注重的是內涵,尺寸公差都相當寬松。
中國緊固件新聞網:據你了解,中國緊固件企業因為產品標準而吃虧的情況多不多?
李堅:很多。我舉一個例子,很多年前,我有一個朋友打電話跟我說他出口的一個產品出了問題,國外客戶要求索賠,而他還不知道原因。我在問清楚產品的具體情況后,我只給了他一句話,“你就安安靜靜地等著人家來索賠吧!”因為他沒有弄明白產品標準。這個出口的產品是我們常見的纖維板釘,原材料應該是采用含碳量為0.2左右的滲碳鋼,而他使用的是普碳鋼,含碳量在0.1左右,做出來的產品在機械性能上達不到產品標準規定的技術指標。
中國緊固件新聞網:目前我們出口的緊固件產品還屬于中低端產品,你怎么看?
李堅:在大陸出口的產品中,低端占據絕大多數,而且價格也比較低,這是為什么呢?在我看來,我們的產品在外觀質量上完全可以達到歐美同類產品的水平,甚至比他們的產品更好。而內在質量方面,我們的材料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完全可以達到高水平標準。但我們仍然很難擺脫低端產品出口,這里的關鍵在于中國的企業對美國標準不熟悉。
中國緊固件新聞網:是什么原因導致中國企業對美國標準不熟悉?
李堅: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美國標準的管理部門比較多,比較分散,了解起來太復雜。(如美標標準有:asme/ansi,astm,ifi)第二,從標準的劃分來說,美國標準的劃分很粗,一個標準編號下面管理很多產品品種,而我們的標準劃分則很細。
來源:中國緊固件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