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鋼鐵工業需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通過技術進步突破資源、環境"瓶頸",不斷降低成本。同時,要在企業減量重組中,逐步消化過剩產能,為鋼鐵工業創造良好的外部運營環境,建設綠色鋼鐵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前乃至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中國鋼鐵業將面臨產能過剩、實產過剩的困局,并將面臨債務、就業、環境、生態等方面的嚴峻壓力。
首先,中國鋼鐵工業正遭遇上游原料和能源價格高企、下游鋼材價格波動不振兩側受擠的境遇,進一步擠壓了企業的盈利空間。其次,資源、環境、生態負荷的約束已到了無法容忍的境地。
鋼鐵行業必須將戰略反思、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放上緊迫日程:在發展觀上,不應一味追求規模擴大,盲目"做大做強";在業績觀上,不應只看短期經濟效益,盲目追求"精品化";在市場觀上,不應企圖一個企業"包打天下",發展產品萬能化。此外,他還強調,"企業應主動淘汰落后產能、落后產品,被動不如主動,主動可以先得活路。"
我國鋼鐵產品的供需狀況已進入轉變期,鋼鐵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向品種質量提升為主的需求階段已經來臨。對于這類高檔產品,要求質量、性能、供貨穩定,滿足特定用途需求;對于低檔產品,要求低成本生產,且性能有一定保證,努力向綠色化發展。金模鋼鐵網首席研究員羅百輝認為,鋼鐵企業應不斷重視高檔品種的開發和相關技術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基礎建設領域用鋼方面,注重發展高品質鋼,同時發展鋼材的焊接性和焊接工藝、鋼材的低溫韌性和脆斷傾向、鋼材的抗環境腐蝕能力和防護技術;在能源領域用鋼方面,重點發展700攝氏度高參數先進超超臨界機組關鍵品種和x100超高強度油氣輸送管線及配套鉆采用鋼;在交通領域用鋼方面,關注汽車用鋼的輕量化和安全化,關注軌道交通向大軸重、高速、重載方面發展對貝氏體鋼軌的需求,等等。針對當前國內很多特殊品種鋼材仍依賴進口的局面,他呼吁科技部門、研究院所和生產企業的專家多關注,加強"產學研"聯合研發。
目前,我國鋼鐵產品升級存在的問題:高性能鋼鐵材料的使用比例較低,高標準模具鋼、特種耐腐蝕油井管、船用耐蝕鋼等關鍵鋼材產品仍然滿足不了要求。此外,鋼鐵企業的創新能力有待增強,投入嚴重不足、高端人才缺乏等也制約著產品升級。
促進鋼鐵產品升級換代的總體策略:一是推動建立建筑、汽車、船舶、家電、石油、鐵路等高性能鋼鐵材料的生產應用合作機制;二是建設高性能鋼鐵材料應用示范平臺;三是促進鋼鐵企業開發高性能鋼鐵材料,依靠相關政策,支持鋼鐵企業聯合下游用鋼行業開發、實施技術改造;四是加強鋼鐵產品標準和下游用鋼設計規范的升級,加快高性能鋼鐵材料認證;五是推進鋼鐵材料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設。
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模式
德國鋼鐵企業以提高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效率為目標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減少高爐中用于生產鐵水的還原劑消耗量,提高電爐鋼產量的比例,同時創新工藝;引入節約資源的新薄鋼坯連鑄生產線和帶鋼直接生產工藝,并通過能源回收和完善耦合能量管理不斷優化能源輸入流程。通過采取這些措施,德國鋼鐵企業的單位能耗和co2排放降幅均達到或超過40%。
構筑集成的、多元的、綠色的產業體系,促進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應該是我國鋼鐵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衡量所有溫室氣體(ghg)的排放量,那么鋼鐵行業約占總ghg的5.8%。因此,鋼鐵行業的碳排放量不是最大的,但須要引起重視。
來源:金模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