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為主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日前在上海舉行,來自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和熱點問題開展對話交流,200多家人工智能領域領軍企業參加論壇和展示活動。
一輛43路公交車從南浦大橋下的起點站開出,安裝在儀表盤上方的白色攝像頭記錄著車內的一舉一動,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語音提醒或自動報警;位于外灘附近的建設銀行首家“無人銀行”迎來了又一位客戶,“刷臉”進門后,她在機器人的帶領下來到自動柜員機前,通過語音指令完成了取款業務;長陽創谷創業園里,首輛商用級無人駕駛微循環電動車無人巴士“阿波龍”完成了測試運行……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舉辦地上海,從社區到街頭,從金融機構到醫院、學校,時時處處都能發現人工智能的身影。形形色色的應用場景,生動演繹著此次盛會的主題——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正通過與各個行業和領域的融合,為新時代賦能。
大會發布了由高德納公司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編制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藍皮書》。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不斷壯大,在全球市場排名第二。“自2015年起國內相關專利申請快速攀升,產業熱度提升,市場投資活躍,產業規模得到快速發展,尤其在語音和視覺技術方面優勢明顯。目前,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是國內人工智能企業發展比較快的地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介紹。
大會還舉辦了多場專家論壇。與會的中外“大咖”們認為,人工智能正在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巨大變化,下一步將會更多地顯示出智慧特征,突破現有商業應用,最終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圖靈獎獲得者、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表示,大數據和強大的計算機使幾十年前就出現的深度學習算法煥發“第二春”,下一次人工智能創新或算法的突破可能源自與量子物理的結合。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