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汽車制造業挑戰接踵而至,繼美國揚言提高關稅,歐洲議會日前已決議設下更嚴格的碳排放限值,屆時制造商若未能達標須支付罰款。歐盟10月9日將討論這諸多嚴格要求。
汽車是歐洲的重要工業,今年挑戰接踵而至,先是美國總統川普一度揚言對歐洲進口汽車與零件課征25%關稅,逼得歐洲聯盟執委會主席榮科(jean-claude juncker)7月親自飛到華盛頓與川普談判,才暫時化解危機。
川普以調高關稅為手段,德國特別擔心,因為德國是大型汽車制造商如福斯(volkswagen)、戴姆勒(daimler)集團所在地,可能首當其沖。德國汽車業曾警告,美國若調高進口關稅可能會使得汽車制造成本增加830億美元,造成汽車相關產業數十萬人失業。
不過,川普7月雖然暫緩對歐洲汽車加征關稅,但8月底又挑動這項敏感議題,當歐盟貿易事務執行委員馬姆斯壯(cecilia malmstrom)提出,歐盟愿意將所有汽車關稅調降為零,前提是美國比照辦理時,遭到川普否決,他認為這項提議“不夠好”,美歐汽車關稅戰隨時可能卷土重來。
除了與美國的貿易戰外,歐洲的汽車制造商另外也遇到“環保”壓力;根據歐洲審計院(european court of auditors,eca)今年9月報告指出,歐盟國家多未能達到空氣品質標準,每天逾1000人因此提早死亡,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數的10倍。
歐盟空污造成重大健康危機,而污染源主要來自高濃度的懸浮微粒、二氧化氮及地面臭氧等,其中柴油引擎是一個主要污染源,環保團體不斷要求汽車制造商必須要減少新車的有害物質排放量。
但2015年德國福斯集團爆發“柴油門”丑聞,被踢爆對全球共1100萬輛柴油車安裝減效裝置,用來蒙騙排氣檢驗,但實際行駛時,車輛排放有害物質高達規定數值40倍。
為重振歐洲汽車業名聲并兼顧減少空污,歐洲議會10月3日通過一項決議,設下更嚴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值,2030年新車的減碳量要達到40%標準,較原先歐盟執委會提案版本30%更高,更較汽車制造商可接受的20%高出一倍。
歐洲議會并決議,汽車制造商屆時若未能達到該目標,將須支付罰款;另制造商需確保低碳排車輛,在2025年市占率達到20%,2030年達到35%。
歐洲議會承認這將對歐洲汽車業造成嚴峻挑戰,但強調歐盟應及早開始采取因應措施,例如提升員工技能或轉業,及積極鼓勵電池制造業發展,歐盟10月9日也將開會討論這一連串嚴格要求。
來源:搜狐汽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